楠木雕花框镶银刻比例表炕桌
楠木雕花框镶银刻比例表炕桌
炕桌左边银板上刻“开平方面表”、“相比例面表”及分厘尺寸等
炕桌右边银板上刻“开立方体表”、“相比例体表”及各种物质比重表等
【楠木雕花框镶银刻比例表炕桌】
故00206893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楠木雕花框镶银刻比例表炕桌,清康熙,长96厘米,宽64厘米,高32厘米。清宫旧藏。
  此为便于康熙皇帝作数学演算而特制的炕桌。桌面嵌3块银板,可以装卸,银板上刻有各种数学、比重表。桌内膛有7个大小不等的格子,用于存放计算和绘图用的工具。
  桌子中间为正方形银板,用于绘图书写。左、右两边长方形银板上刻画着许多表格和图形。左边银板的一端刻有以10条横线和斜线组成的精确到千分之一的分厘尺,在银板的中央刻有5条射线,标以“开平方”及“求圆半径”字样,两侧分别为相比例面表与开平方面表,还有以10条横线和斜线组成的“分厘尺寸”的分厘尺。右边银板的一端亦刻有以10条横线和斜线组成的精确到千分之一的分厘尺,尺上方刻有5条射线,射线的另一端刻有“开立方”及“求球半径”、“又测米堆”的字样,两侧分别是相比例体表与开立方体表。
  这张炕桌是康熙皇帝读书时的专用设备,为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制造。桌面银板上的各种数学、比重表等可供随时查阅,一目了然。
撰稿人:刘宝建

楠木

楠木产自我国四川、云南、广西、湖北、湖南等地,为常绿乔木,高十余丈,叶为长椭圆形。传说这种木材水不能浸,蚁不能穴,南方人多用作棺木或牌匾。楠木美观,但不如硬木华丽。

炕桌

在炕上使用的矮形桌案。此种家具形体不大,且四足较低,故又称矮桌。

康熙皇帝

内务府

全称“总管内务府”,是清代掌管皇家事物的最高管理机构。始设于清初。顺治十年(1653年)六月裁内务府,改设十三衙门。顺治十八年(1661年)废十三衙门,重设内务府。康熙十六年(1677年)内务府初具规模,下设七司三院: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庆丰司、营造司、慎刑司、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其职能与国家机构中的六部相对应。另有分支机构一百三十余处。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

清初在紫禁城皇宫内廷养心殿置造办处。康熙三十年(1691年),除裱房等留在殿内外,其余迁至慈宁宫茶饭房。三十二年(1693年)开始设立作坊。四十七年(1708年)全部迁出养心殿,后又将部分作坊设在慈宁宫南、白虎殿(今废)北的一带青瓦建筑里,负责制造各种物品。造办处设管理大臣2人,总管郎中2人,员外郎2人,主事、委署主事各1人,库掌、委署库掌24人,笔帖式15人。还设首领太监2名,太监21名,负责造办处匠役进宫修造事宜。造办处下设馆、处、作、厂等作坊,分工明确,设催长、副催长、委署司匠、库守、苏拉等,承应各项差务,所属各种匠役约二百名。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养心殿造办处……掌制造器用,凡治器之作十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