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时间
票务服务
交通路线
游览须知
全景故宫
近期展览
专馆
原状陈列
赴外展览
教育新闻
故宫讲坛
故宫博物院教育中心
国际博协培训中心
故宫志愿者
建筑
藏品
古籍
宫廷历史
文物医院
文化专题
名画记
数字多宝阁
数字文物库
藏品总目
学术资讯
专家名录
故宫研究院
故宫学院
其他学术机构
故宫博物院院刊
故宫出版
文创产品
故宫壁纸
故宫APP
故宫游戏
总说
领导
资讯
院史编年
景仁榜
机构设置
掐丝珐琅团花纹菱花式火锅,清晚期,高19厘米,口径21厘米,足径15厘米。 火锅为菱花式,圈足,上附錾刻鎏金的提手和螭耳。通体在蓝色地上饰各色的团花纹,有黄、红、兰、白等,团花三三俩俩,疏密自然,散布周身。 涮火锅,是中国人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至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还是著名的宫廷菜肴。因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所以火锅以铜质为主。珐琅工艺以铜为胎体,以珐琅做装饰,是制作火锅的不二选材。
俗称“景泰蓝”。以红铜作胎,将很细的铜扁丝掐成花纹后用药焊于器表,再以随类附彩的方法将珐琅釉料填进丝间,经焙烧、打磨、镀金而成。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中国传统纹饰之一。凡呈圆形的图案谓团花,常见的有团龙、团鹤、团螭、团花蝶等。
金属工艺的一种。即用工具剔除地纹,使纹饰轮廓线凸起。錾金工艺技法早在商代就已出现,到清代,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金属工艺品上。
千叟宴是清代宫廷中举行的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盛宴,始于康熙时期,盛于乾隆朝,嘉庆朝以后不再举行。康熙五十二年是康熙皇帝六旬万寿,在畅春园分别宴请了65岁以上的现任和休致的满蒙汉大臣、兵丁等两千多人。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再次召65岁以上满蒙汉大臣及百姓等1020人,赐宴于乾清宫前。宴间,康熙帝与满汉大臣作诗纪盛,名《千叟宴诗》,“千叟宴”始成名。乾隆年间,曾两度于乾清宫举行千叟宴,规模更为宏大,与宴者竟达3000人。千叟宴的举行,反映了清代所提倡的“养老尊贤”、“八孝出悌”和优老政策,是清统治者在政治上笼络民心,有维护朝廷统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