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青地缂金纹一品补服
石青地缂金文一品补服正面
石青地缂金文一品补服背面
石青地缂金文一品补服黄条
【石青地缂金纹一品补服】
故00043460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石青地缂金文一品补服,清道光,身长117厘米,两袖通长166厘米,袖口宽29厘米,下摆宽106厘米,左右裾长70厘米。清宫旧藏。
  补服圆领,对襟,平袖端,裾左右开。前胸后背饰缂金方补,月白色小朵暗花绫里。左右开裾上端铜镀金錾花扣各1枚,后裾下部扣鼻2枚,便于骑坐时掀起衣襟。补服为石青色地,在前胸后背用三色圆金线缂织仙鹤,云水回纹边。三色金线捻制极细,织造细密。
  此为清朝文一品官员补服。附黄条,上墨书:“绣石青实地纱补褂一件。”与实物不符。
撰稿人:殷安妮

对襟

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于前身正中竖直对开。

月白

中国古代织物颜色名。不同时期深浅略有不同,基本介于淡蓝与中蓝之间。

錾花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用小锤敲击各种大小不同的金属錾子,在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此种工艺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至今依然为匠师们沿用。

回纹

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

圆金线

又称捻金线,是将金箔切成细丝后,以丝线为芯捻制而成,线身为圆形,故称圆金线。

织造

官名。明清江南织造官署的主官。掌理织作“上用”和“官用”绸缎布匹事务。明代由提督太监出任。清代选派内务府司官担任,称织造监督。驻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等三处,每处一人。统属于内务府总管大臣,由缎库郎中具体负责考察评定。织造在驻地以钦差官身份出现,与地方最高长官平行;并且充当“圣上”的耳目,密报所在地方官声民情,往往由皇帝亲信出任。

实地纱

清代的一种暗花纱织物。无纹饰的地部为平纹交织,密度较大,显花的部位为左右两根经线相纠绞交织,密度较小,形成纱孔,虽为单色,也能显露出纹饰,故称实地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