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釉狗
【青白釉狗】
新00155350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宋,高2.6厘米,长3.1厘米
  小狗昂首侧卧,双目凝视,两耳下垂,脊背、四肢雕刻清晰。通体施青白釉。宋代白瓷中的瓷塑作品十分丰富,这件青白釉瓷狗的表现手法以写实为主,详略结合,制作非常精细。

青白釉

其为景德镇窑在北宋初中期独创的品种。青白釉釉质含铁量低,釉色白中泛青,青中闪白,介于青、白二色之间,故称青白釉。除景德镇外,安徽、福建、湖北等地都有烧青白釉瓷器的窑场。

白瓷

青瓷和白瓷的区别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多少,如果含铁量下降到1%以下,就能烧成白瓷。成熟白瓷的出现大约在隋代,它比青瓷的出现晚约四百年。白瓷的烧制成功标志着制瓷工艺的进步,它为元、明、清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瓷塑

我国的陶瓷雕塑历史悠久,“唐三彩”的雕塑技艺达到高峰。唐宋时瓷玩极为流行,宋代江南地区的吉州窑及宋元时期的德化窑瓷塑,造型精美,胎质细腻,施釉均匀。

青白瓷

宋代景德镇地区烧制的一种瓷器品种。其胎体坚致,釉质细薄,迎光透影,釉料中铁元素含量约1%,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泛青,故称青白瓷。宋元时期青白瓷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庞大体系,并曾作为外销瓷运往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