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釉刻乾隆御制诗印天禄流云纹花口方洗
定窑白釉刻乾隆御制诗印花天禄流云纹花口方洗
定窑白釉刻乾隆御制诗印花天禄流云纹花口方洗洗心
定窑白釉刻乾隆御制诗印花天禄流云纹花口方洗洗底
【白釉刻乾隆御制诗印天禄流云纹花口方洗】
新00118057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白釉刻乾隆御制诗印天禄流云纹花口方洗,明,高5.3厘米,口径14.8厘米,底径8厘米。  
  洗呈四方形,委角,花口,折沿,浅腹上丰下敛,腹壁凸起八棱线,将洗分为八等份。平底内凹,缘边凸起成浅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微微泛灰。折沿印卷云纹一周,口沿下印回纹,内底印四只姿态各异的天鹿,周围衬以祥云。外底刻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所作御题诗《咏定窑海兽洗》:“海马瀛羊舞浪中,扶桑想见涌曦红。不为玩器为盂洗,淳朴犹余慕古风。”句后署“乾隆御题”,钤“怡情几暇”、“得佳趣”印章款。
撰稿人:高晓然

委角

家具中线角术语。一般的桌面、几面、案面均为直角,将四个直角改为小斜边而成八角形的做法,北方木工称为“委角”,江南木工称“劈料做”。

回纹

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

定窑

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

海兽

纹饰中的“海兽”虽然姿态各异,但均为头部大而圆的动物形象。据考证,海兽其实就是古代的狮子,古人称“狻猊”。《尔雅·释兽》:“狻猊如彪猫,食虎豹。”郭璞注:“即狮子也,出西域。”西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后,将狮子等珍贵动物相继引进中国内地,并广设兽圈,供贵族享乐。唐镜图案中的狮子形象由于画域狭小不能细腻地描绘,便采用了粗略的浮雕手法,突出狮子的特点,夸张头部,造型生动。 纹饰中的狮子形象,古籍中在其名前冠以“海”字,其意义并非说它们是海中所产之物,这里的“海”字表达我国古代的一种地域观念,因为这些动物不是本国所有,而是传自西域,故在名称前加“海”字。

海马

工艺美术品图案中所谓的海马不是生物学上的称谓,而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马,可在海浪中奔跑如飞,身上往往带有火焰,是驱除邪恶和展现吉祥的象征。

古风

诗体名,即古体诗,亦称“古诗”,和近体诗相对。产生年代较早,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者较多。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比较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