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地粉彩梅鹊纹盘
黄地粉彩梅雀纹盘
黄地粉彩梅雀纹盘盘心
黄地粉彩梅雀纹盘底款
【黄地粉彩梅鹊纹盘】
故00162670-6/32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黄地粉彩梅鹊纹盘,清同治,高5厘米,口径22厘米,足径13.4厘米。
  盘敞口微外撇、弧腹、圈足,外底中心矾红彩署楷体“同治年制”四字双行款。
  盘里为黄地粉彩装饰,绘梅鹊纹四组,其中三组折枝梅上各绘喜鹊十只,构图布局一致,为同一摹本,盘心一组绘两只喜鹊。喜鹊以墨彩绘制,姿态各异,有的在枝头憩息,有的回首展望,有的在空中飞舞。枝干以褐彩绘,梅花以粉色绘,色彩对比鲜明。盘外壁为白地粉彩折枝莲花、西蕃莲、牡丹各一,口沿以金彩装饰。
  晚清瓷器中常见喜鹊登梅图案,寓意喜庆吉祥。
撰稿人:郑宏

粉彩

釉上彩品种之一。与五彩相对而言,故亦称软彩。创烧于康熙晚期,成熟于雍正、乾隆两代。粉彩在彩绘中以渲染表现明暗,使每一种颜色都有不同层次的变化。《饮流斋说瓷》中说“软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粉彩的施绘工艺是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彩料有用芸香油调合。乾隆时的清宫档案对粉彩则称之为“洋彩”。

矾红

一种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其色泽往往带有一种如橙子般的红色,没有铜红纯正鲜艳,但呈色比较稳定,在烧造工艺上比出高温铜红容易得多,因此,御器厂便以矾红取代了铜红。清代矾红被大量使用,一般用于五彩、斗彩器。

折枝

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

褐彩

一种以铁为主要呈色剂的彩料。始见于西晋后期,东晋到南朝早期曾普遍使用,而在隋唐白瓷上运用效果尤佳。

蕃莲

具有西域风格的莲花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