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五彩锦鸡牡丹纹尊
青花五彩锦鸡牡丹纹尊
青花五彩锦鸡牡丹纹尊底部
【青花五彩锦鸡牡丹纹尊】
故00146708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青花五彩锦鸡牡丹纹尊,清顺治,高35.3厘米,口径12.5厘米,底径12厘米。
  尊唇口外撇,短颈,溜肩,筒形腹,平底内凹。通体青花五彩装饰。颈部绘山石花卉纹。腹部绘雉(zhì音志)鸡牡丹纹,画面中一轮红日挂在天边,岩石上立一长尾锦鸡,周围盛开朵朵牡丹、玉兰,花繁叶茂,几只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外底素胎无釉。无款识。
  此瓶造型古朴厚重,施彩丰富,具有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特色。此种瓶式是清顺治、康熙时最为流行的器形。
撰稿人:高晓然
关键词: 青花 五彩 锦鸡 花卉

青花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五彩

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锦鸡

又名山鸡、野鸡,毛羽绚丽。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云:“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而无由,公子苍舒置大镜前,鸡见形而舞。”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