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釉刻花鸡冠壶
【白釉刻花鸡冠壶】
新00106075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白釉刻花鸡冠壶,辽,通高26.4厘米,足径7.4厘米。
  深腹,圈足。通体施白釉。壶身两面边缘均饰有凸棱,此为模仿皮囊壶边缘缝合凸起处。壶身两面刻花卉纹。
  鸡冠壶始见于辽代。契丹族入主北方建立辽国后,模仿惯用的皮囊壶烧制成瓷器。早期的瓷壶提手部分形似鸡冠并有系绳的穿孔,故名鸡冠壶。后来穿孔逐渐演变成提梁。这种器形保留了游牧民族生活用品的特色,体现了契丹工匠在制瓷工艺上推陈出新的创造精神。
撰稿人:纪炜
关键词: 刻花 皮囊壶 花卉

刻花

陶瓷装饰技法之一。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状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上刻出花纹。其特点是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刻花在宋代陶瓷装饰中极为普遍。如耀州窑、定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等刻花都各具特点。刻花一般常与划花结合运用,故亦常称刻划花。此种技法至今在陶瓷器制作中仍有使用。

皮囊壶

亦称乌镫壶,是契丹族早期的水具。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