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0037』簋】
新00009359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亚『0037』簋,通高22.4厘米,宽26厘米,重3.16kg。
簋圆体,有盖,盖顶正中有一圆握,上有二穿孔,握两旁各有一系钮,与二穿孔在平行线上,深腹,腹两侧各有一兽耳,圈足较矮,且外撇。盖边、颈部及足上均饰夔纹组成的兽面纹,颈部正背两面各饰一浮雕牺首。
盖、器有对铭,3行16字:
己亥,王赐贝,
在阑。用作
父已尊彝。亚『0037』(音贯)。
铭文记述,己亥这一天,王赏赐贝,在阑地。因此为父已做祭器。做器者的族名是“亚『0037』”。
此簋造型普通,纹饰简单,但商代带盖的簋较少,传为河南洛阳出土。章乃器先生捐献。
簋圆体,有盖,盖顶正中有一圆握,上有二穿孔,握两旁各有一系钮,与二穿孔在平行线上,深腹,腹两侧各有一兽耳,圈足较矮,且外撇。盖边、颈部及足上均饰夔纹组成的兽面纹,颈部正背两面各饰一浮雕牺首。
盖、器有对铭,3行16字:
己亥,王赐贝,
在阑。用作
父已尊彝。亚『0037』(音贯)。
铭文记述,己亥这一天,王赏赐贝,在阑地。因此为父已做祭器。做器者的族名是“亚『0037』”。
此簋造型普通,纹饰简单,但商代带盖的簋较少,传为河南洛阳出土。章乃器先生捐献。
撰稿人:何林
夔纹
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之一。夔,神话中形似龙的兽名。《庄子·秋水》中言:“夔怜蚿,蚿怜风。”释文:“夔,一足兽也。……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兽面纹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
对铭
铜器研究中的术语。古人在青铜礼器上加铸铭文以记铸造该器的原由、所纪念或祭祀的人物等等。在有盖器如鼎、簋等器物上,多同时在盖和器上铸有文字内容、字数及字体完全相同的铭文,称为对铭。
尊彝
金文中,尊是双手捧酉(盛酒器)的象形,尊彝是青铜器中祭祀礼器的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