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父乙鼎
虎父乙鼎
“虎父乙”铭文
鼎上的兽面纹
【虎父乙鼎】
新00096684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虎父乙鼎,西周,口径16.8厘米,高20厘米。
  该鼎之造型是西周早期常见的形制。鼎口上立圜顶耳,折沿,方唇,腹壁与圜底弯曲相和,底部三角形范线十分清晰,三条柱足较长。口沿下饰一周由细雷纹构成的展体式羽脊兽面纹。内壁一侧近口沿处铸有铭文三字:“虎父乙”。
  “虎”是这件铜器主人的族名,“父乙“是他已故的父亲,排在乙日祭祀,西周时期的贵族们每天都要祭祖先,因而要排列祭祀的次序,依序而祭,“父乙”是排列在一旬中第二天祭祀的,“虎”做这件铜器的目的就是祭父乙。
撰稿人:贾红荻
关键词: 雷纹 兽面纹

雷纹

由近似“丁”字形的线条互相勾连组成。此种纹饰盛行于晚商至周初,战国时再度流行。

兽面纹

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