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食羊铜饰牌】
新00010183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虎食羊铜饰牌,汉,长9.2厘米,宽4.9厘米。
虎食羊铜饰牌塑造的是一只刚刚捕获到猎物的猛虎口衔羊颈的状态,栩栩如生地再现了草原上猛虎捕食到猎物后的瞬间形态,生动传神。铜饰牌为单面镂雕,表现猛虎咬噬羊颈,弱肉强食的生动场面,寓意佩带者驰骋草原的勇者气概。
饰牌是鄂尔多斯青铜器中最能反映中国北方早期畜牧民族文化与艺术特征的物品。图案的纹饰大多采用浮雕、透雕等手法,装饰写实或抽象化的动物图案。饰牌上的纹饰多数表现动物间拼死厮杀、弱肉强食的内容,以显示勇猛的精神。
虎食羊铜饰牌塑造的是一只刚刚捕获到猎物的猛虎口衔羊颈的状态,栩栩如生地再现了草原上猛虎捕食到猎物后的瞬间形态,生动传神。铜饰牌为单面镂雕,表现猛虎咬噬羊颈,弱肉强食的生动场面,寓意佩带者驰骋草原的勇者气概。
饰牌是鄂尔多斯青铜器中最能反映中国北方早期畜牧民族文化与艺术特征的物品。图案的纹饰大多采用浮雕、透雕等手法,装饰写实或抽象化的动物图案。饰牌上的纹饰多数表现动物间拼死厮杀、弱肉强食的内容,以显示勇猛的精神。
撰稿人:贾红荻
镂雕
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
鄂尔多斯青铜器
从十九世纪末叶开始,在我国北方长城沿线地带陆续出土了大量以装饰动物纹为特征,具有浓郁的游牧民族文化特征的青铜及金、银制品,因以鄂尔多斯地区发现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最具特征而被称作“鄂尔多斯青铜器”(也曾称作:“绥远式青铜器”和“北方式青铜器”) 。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透雕
雕刻技法之一。一种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有单面雕、双面雕之分。另一种介于圆雕和浮雕之间,常用于民间床、窗、梁、护板的雕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