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木雕梅竹笔筒
【黄杨木雕梅竹笔筒】
新00082297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黄杨木雕梅竹笔筒,高15厘米,口径最大6.1厘米,底径最大7厘米。
  笔筒色微黄,雕作新老竹干丛生状,以老竹一截为主体,环以粗细不同的三枝嫩竹,又镂雕梅干一株与竹并立。梅、竹干间多处镂空,以梅枝、竹叶穿插其间,精巧玲珑。
  作者将镂雕、高浮雕、浅浮雕、阴刻等工艺技法相结合,构图疏密得当,虚实应和。嫩竹、梅干微显屈曲旖旎,老干则刚劲挺拔,两相对照,更增韵味。
  梅、竹旧时喻君子,象征操守高洁之物,用作案头清玩之题材,耐人寻味。
  此笔筒容量有限,似非实用物,其纹饰与工艺俱佳,观赏价值颇高,在黄杨木笔筒中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撰稿人:刘岳

笔筒

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流行于明清两代,器形似筒状,另外也有方形、束腰形、竹节形等式样。常见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等瓷器品种,也有铜胎、竹木牙角等质地的笔筒。

黄杨木

黄杨木为常绿灌木,四时不凋,生长极为缓慢,传说每年只长一寸。黄杨木木质坚硬,不易开裂,因其难长,故无大料,常用以制作中型文玩陈设、印章或镶嵌等装饰材料,其色彩艳丽,佳者色如蛋黄,与深色木材互相映衬,异常美观。

镂雕

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

镂空

镂空是瓷器的装饰技法之一,也被称作“镂花”或“透雕”。它是将器物胎体上的纹样镂通,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高浮雕、浅浮雕

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材料表面塑造出突起于背景的形象,其效果介于平面阴刻与立体圆雕之间。依据突起程度不同,可以区分为高浮雕、浅浮雕和中浮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