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嵌象牙黄杨屉四合如意盒
【玳瑁嵌象牙黄杨屉四合如意盒】
故00124296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玳瑁嵌象牙黄杨屉四合如意盒,清,高2.3厘米,盒总体长13.2厘米,宽10.8厘米。清宫旧藏。
  盒以玳瑁雕作扁体四如意云头相联状。顶板与底板之间一周用黄杨木雕成4个随形小屉,每屉侧面设插榫,使屉盒可自由推出推入。顶面及底面除施以阳文装饰外,又以象牙镶嵌“太极阴阳鱼”图案,寓意深厚。此器以多种材质组合而成,造型奇巧,制作精致,是非常稀见的文玩制品。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玳瑁 黄杨木 阳文 镶嵌

玳瑁

龟类动物,产于海洋,体长三尺余。形似龟而嘴尖,前足长,背有主甲十三片,重叠如覆瓦,淡黑而微黄有黑斑,胸甲黄黑,性强暴。其甲熟之甚柔,可制工艺品。以其所制笔杆极为珍稀。

黄杨木

黄杨木为常绿灌木,四时不凋,生长极为缓慢,传说每年只长一寸。黄杨木木质坚硬,不易开裂,因其难长,故无大料,常用以制作中型文玩陈设、印章或镶嵌等装饰材料,其色彩艳丽,佳者色如蛋黄,与深色木材互相映衬,异常美观。

阳文

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

镶嵌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