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雕留青山水人物笔筒
竹雕留青山水人物笔筒
竹雕留青山水人物笔筒局部
【竹雕留青山水人物笔筒】
故00120473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竹雕留青山水人物笔筒,清中期,高11.1厘米,口径5.5厘米。清宫旧藏。
  笔筒圆体,口沿微内斜,三矮足。以留青法表现一老者抱膝坐于湖石上,其面带微笑,长髯及胸,神态悠闲,衣着旷放,羽扇置于身侧。老者所注视的石上所置之三足兽耳炉及鼎镬中水汽蒸腾而上,凝为云雾,引得花鹿昂首仰视。老者身后立一湖石,贯通画面上下。
  此作留青技法极熟练,通过青筠的厚薄不同与反出之深色竹肌形成复杂的层次关系,摹写物象的透视叠压灵活裕如,例如人物面部结构、衣褶的处理及扳膝斜坐的姿势,鹿颈屈曲的动态,都表现得十分准确自然。特别是根据材质本身的洞罅设计的湖石,变瑕疵为妙处,使平面纹饰有了凸凹之变化,粗糙的肌理也与留青的细腻构成对比,类似玉器工艺中“巧做”的意匠。此器纹饰集中,以立石为界,构图戛然而止,富于画意,是同类制品中特点较突出的一件。
撰稿人:刘岳
关键词: 留青 笔筒 青筠 透视

留青

竹雕的一种手法。其作法是利用竹子表面的光亮外皮刻出花纹图案,再把无用的外皮剔除,使表皮形成浅浮雕式图案,谓之留青皮或留青。

笔筒

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流行于明清两代,器形似筒状,另外也有方形、束腰形、竹节形等式样。常见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等瓷器品种,也有铜胎、竹木牙角等质地的笔筒。

青筠

即竹之表皮。

透视

绘画造型术语,以近大远小的规律科学地展示人物和景物的空间关系和远近层次,达到与现实生活的一致,成为写实绘画的基本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