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雕竹林七贤图笔筒,清,高12厘米,筒径6厘米。
笔筒圆体,三矮足。筒身外壁以去地高浮雕及镂雕技法刻画松岩竹林中老者及小童10人,分作4组,或对弈,或抚琴,或烹茶,或倚树观望,错落有致,神情各异。刀法圆熟有力,在大量以竹林七贤为题材的传世竹刻作品中,此笔筒属较为精彩的一件。
“竹林七贤”指的是活动于曹魏正始年间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他们常相聚于山阳县(今河南焦作)竹林下,弹琴赋诗,饮酒长啸,肆意酣畅,率性而为,蔑视礼法,世称“七贤“。竹林七贤既是“魏晋风度“的代表人物,同时也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流行于明清两代,器形似筒状,另外也有方形、束腰形、竹节形等式样。常见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等瓷器品种,也有铜胎、竹木牙角等质地的笔筒。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1.雕塑的表现手法之一,即在浮雕的基础上,为了生动地表现物象,局部圆雕,使其脱离背景,形成镂空。
2.瓷器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镂花”、“镂空”或“透雕”。将装饰花纹雕空,形成内外通透的图案。此技法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后在瓷器纹饰上广泛使用。 TAG标签耗时:0.0115029811859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