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制莲瓣纹瓶
匏制莲瓣纹瓶
匏制莲瓣纹瓶纹饰
【匏制莲瓣纹瓶】
故00125388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匏制莲瓣纹瓶,清康熙,高13.9厘米,口径4.2 厘米,最大腹径9.5厘米,足径3.9 厘米。
  瓶直颈,圆鼓腹,圈足,内有铜管从瓶底至口沿,管口外翻微侈。口沿处饰回纹一周。颈下部饰仰莲纹,莲瓣上接卷草纹。腹部上下两端饰对应的变体仰覆莲瓣各一周,中部环饰浅卷草纹组成的如意头纹4个,内分别为阳文楷书“康”、“熙”、“赏”、“玩”四字。
  瓶为插花之用,瓶纳一铜管既可约束固定花束,又能增加瓶身的稳定性。
  此器形仿晋代青瓷莲花尊,系模范而成,范线明显,纹饰清晰,线条柔和,层次分明。

  
撰稿人:张林杰

莲瓣纹

莲花俗称“佛花”,莲瓣纹是佛教文化影响下流行的纹饰。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盛行,瓷器上常用莲瓣纹做装饰。隋初瓷器装饰也受此风影响。

回纹

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

卷草

17、18世纪传入中国的一种装饰花纹。俗称西蕃莲,如果没有花朵,则称为卷草。

卷草纹

瓷器纹饰,又称卷叶纹或卷枝纹,宜于作各种器物的辅助纹饰。

阳文

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

青瓷

即指成熟的青瓷器。因釉料中含有一定的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成熟青瓷烧成于东汉时期,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质地致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结合牢固;釉层透明,莹润光泽,清流淡雅,秀丽美欢。这说明东汉时期的青瓷,已经具备了成熟瓷器的各种条件。从东汉起,历经六朝,唐宋以至明清各个时期,青瓷始终盛烧不衰。并涌现出各个朝代的名品佳作。

莲花尊

是南北朝时期青瓷中的精品,因主要以上覆下仰的莲花为饰,故名莲花尊。目前所见莲花尊除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四件以外,湖北武昌县钵盂山南朝墓中出土两件,武昌周家大湾齐代永明三年墓出土一件,南京林山梁代大墓出土两件,其中一件高达85cm。山东淄博墓葬出土一件,另流散到英、美两国各一件。这十二件尊造型大同小异,主要以凸雕莲花瓣纹为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