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元明清宫廷史学术研讨会

时间:2023-09-20

  2023年9月11日,继去年第一届元明清宫廷史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后,由故宫博物院故宫研究院和一汽集团红旗品牌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元明清宫廷史学术研讨会在敬胜斋会议室召开。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王子林主持开幕式,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出席开幕式,副院长任万平致辞。中国明史学会理事、故宫博物院二级研究馆员赵中男、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助理研究员高洋作为学术代表在开幕式上发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二十余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文博机构的50名学者参见了此次会议。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出席开幕式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


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二级研究馆员王子林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在致辞中强调紫禁城是元明清三代都城中轴线所在地,见证了元明清三代国家大事和宫廷大事,对于深入推进元明清历史的研究、北京城中轴线变迁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故宫是在明清宫殿建筑基础上建立的博物馆机构,肩负着真实完整地保护、负责任地传承弘扬故宫承载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这个重大使命单靠故宫的专家学者是完成不了的,更有赖于各界专家学者,加入进来,共同推进故宫学术建设。为此,故宫也相继推出了“开放课题”“英才计划”和“太和学者”,将故宫的学术研究与外界的学术研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在课题研究、学术交流、培养人才三个方面全面推进故宫学术的发展。主办此次会议的故宫研究院成立于2013年,是学术故宫建设的一个开放式学术平台,为大家服务的,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可以共同完成研究课题和学术交流。同时,她强调了举办此次会议的重大意义。紫禁城虽为明朝所建,但也是元大内所在地,是元明清三代都城中轴线所在地,见证了元明清三代国家大事和宫廷大事,对于深入推进元明清历史的研究、北京城中轴线变迁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2020年举办了“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暨明清史国际学术论坛”,广大海内外明清史学者踊跃参会,积极发言,对紫禁城的热爱溢于言表。紫禁城是海内外历史研究人员向往之地,也是学术研究之地。1989年由6家创办单位组成的清代宫廷史研究会成立并举行第一届学术会议,目前已经举行了17届,明代宫廷史会议也举办了多届。2022年举办了“传统与创新:第一届元明清宫廷史学术研讨会”,第一次将元明清三朝宫廷史放在一起开展研讨,超越明清宫廷史研究的时空局限,是对传统研究领域的创新和突破,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天举办的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也必将是一个学术盛会,推动和繁荣元明清宫廷史的学术研究。

 

故宫博物院研究室副主任、研究馆员于庆祥

  本次会议秉承第一届研讨会的学术传统,仍分为三个主题:宫廷典制、历史文物、文化艺术。会议由主题报告和分组讨论构成。在主题报告环节,故宫博物院研究室副主任于庆祥研究馆员主持,4位专家学者作了主题报告。


天津大学张龙教授

  天津大学张龙教授在《明清紫禁城蕴含的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研究》主题发言中指出,明清紫禁城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群的杰出代表,其规划选址、空间格局、建筑样式、楹联匾额、室内陈设等均表现出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多元一体的文化特征,蕴含着中华民族长期积累的关于人对自然、社会、人伦、自身等层面的哲学思考以及多民族共同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念和文化基因。通过对明清紫禁城建筑实物遗存的调查与相关文献档案的梳理,从明清紫禁城建筑文化的内涵与价值研究入手,通过把握“显型文化”来探究其背后的“隐型文化”,透过民族的文化事实认识民族的精神特质,深入挖掘明清故宫紫禁城中所呈现出的民族文化融合基因,及其所反应的“中”“和”“大一统”“多元一体”等民族共同体意识,揭示其促进民族文化认同、民族文化交流、民族文化融合的机制,为当代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的塑造提供借鉴。


中央民族大学崔玲玲教授

  中央民族大学崔玲玲教授在《元代蒙古宫廷音乐探析》主题发言中指出,元代蒙古族宫廷音乐无论在蒙古族音乐史还是在中国音乐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由于统治者为蒙古族,宫廷音乐不仅使用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对中原及唐宋等宫廷音乐也有继承。从《元史•礼乐志》中看出元代宫廷各种祭祀礼乐具有仪式性、融合性,从其他部分文献和诗文看到元代宫廷音乐的民族性特征。最后得出元代宫廷音乐的仪式性、融合性、民族性特征。


故宫博物院二级研究馆员余辉

  故宫博物院二级研究馆员余辉在《明人<宪宗元宵行乐图>探微——明成化年间的内廷图证》主题发言中讲述了明人《宪宗元宵行乐图》卷的场景,该图展现了成化皇帝朱见深携七子及后妃、太监在宫中欢度元宵节的三场盛况。探索了小皇子与小太监的发式差异,发现诸皇子特别是太子朱祐樘的状况,并揭示了宪宗的生活方式、太监的活动状态以及受雇的社火队在宫中的演艺技巧。


  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二级研究馆员王子林在《漱芳斋与乾隆的治国思想》主题发言中讲到乾隆即位后开始了营建潜邸的工程,头所的改建规模最大,变化也最大,新建有重檐台大戏台,前屋改造为殿成为大戏台的附属建筑,中屋和后罩房改造为前后殿并连为一体成为工字形的一座大殿漱芳斋,在整个潜邸改建中独树一帜。漱芳斋作为乾隆最早改造的宫殿,在漱芳斋前殿中先后陈设了“正谊明道”匾和《赋得正谊明道六韵》诗屏风。本文结合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和清代历史对乾隆的治国思想进行了论证,认为“正谊明道”是乾隆治国正统思想的体现。
在分组讨论环节,共有宫廷典制、历史文物、文化艺术等三个小组,每组分五个场次。


宫廷典制组发言现场

  在宫廷典制组,张龙、徐斌、黄茜茜、吴留营、邓庆等五位同志主持,与会代表围绕元代使臣出访、明代礼制、北京孔庙乐舞、清代宫廷禁卫、赞礼郎、马戛尔尼使团、皇家园林、家具、官房、戏曲等主题展开发言讨论。薛路《元臣李衎出使安南考》通过梳理画家李衎出使安南一事,考察此事在元代对安南关系中的重要性,以及对李衎未来政治生涯和艺术创作的重要意义。万笑石《黄门与参政:试论明代中前期地方社会礼器制造的宫廷因素》从广东省博物馆、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收藏的三件铜爵入手,探讨了明代地方社会礼器制造与中央,特别是宫廷,所倡导的礼仪制度之间的有机关联。田园《清朝皇太后遗诰》根据档案和实录对清朝8位皇太后的遗诏内容进行了研究,并解释了遗诰所反映的皇帝母子的真实关系。于庆祥《清末各方势力的消长与走向共和——为什么是革命》分析了晚清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以及各势力的消长,阐述了走向共和的历史必然。付永正《清代赞礼郎考论》一文探讨了清代赞礼郎的拣选、任用、承差情况,指出虽承袭明制,但又具有鲜明的满洲特色,满缺赞礼郎的拣选地域特征,还体现了清宫满语操用熟练度的历史变迁。赵艺《乾隆朝翰詹大考初探》探讨了乾隆朝翰詹大考的形式、地点、流程、奖惩制度等内容。黄茜茜《北京孔庙祭孔乐舞源流和舞具乐器鉴赏》讲述了祭孔乐舞以乐、歌、舞配合于礼,乐器、舞具的种类数量、舞佾服饰等均由皇帝审定钦颁,是孔庙释奠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古代礼乐制度和文化观念变迁的重要资料。刘东昇《皇会喧盛:京师万寿庆典与清宫内外演剧互动》认为清宫演剧虽然管理严格,但从未封闭自娱,而是始终与宫外社会存在互动,这种互动又在持续推动着京师戏曲社会发展,而旗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吴留营《观象识远:清代驯象入京及<乾隆洗象图>的政治文化空间》一文指出《观洗象》诗文与《洗象图》逐步将宗教、政治意蕴一体化、经典化,同时赋予其节俗文化意趣,展现朝野互动的文化生态。徐斌《马戛尔尼使团“城内寓所”考》从中英两国原始图文资料入手,考察穆宅的修建背景、位置、布局、使用及变迁,全面揭示这座清代宅邸的历史面貌,为马戛尔尼使团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刘净贤《<白塔信炮章程>的成书、版本及存藏考》考证了该章程的纂修、刊刻、刷印经历,除刻本外,还有写本、汇刻(印)本、抄本等存世,章程还汇刻(印)入《大清会典事例》《金吾事例》以广流传。许冰彬《天机活泼处,引我少怀思——乾隆帝眼中的童真与思辨》论述了清代乾隆皇帝写出了大量吟咏戏婴图的诗文,对司马光砸缸等历史上家喻户晓的儿童典故进行新的解读,这些既反映出其童心未泯的一面,也体现了一代雄才帝王独特的思辨视角。姚玉《有关避暑山庄清音阁大戏楼的几点考证与新探》结合档案资料与数据信息,分析、考证了清音阁的修建时间、尺寸关系等,并分析了少有人关注到的清音阁匾联。谢扬帆《管窥清代宫廷礼仪空间中香几的特点与功能》结合相关史料、绘画类文本以及实地考察,具体分析了香几在清宫礼仪空间的形制、色彩、位置、数量、纹饰的运用、重要功能、陈设格局的特点,以及香几与承载之物的关系。吴琛《清代皇家园林中家具的勤政功能考证及国家形象文化研究——以静明园为例》考证了清代静明园中勤政家具的分类和功能,总结其对应的空间与家具布置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复原研究,揭示了其在国家形象文化上蕴含的深刻内涵。邓庆《清廷建立值守宫禁之特种营制与“原创”、最终结局刍议》论述了前锋、护军、骁骑、亲军、陈新枪营、精捷营、虎枪营、步军营、藤牌营、健锐营、内外火器营、神机营等特种营制以及发展历程。张剑虹《契约规制下的清代内务府官房买卖》论述了内务府官房买卖的特殊性以及官房买卖政策,分析了购房资格、房屋估价、付款方式、促销等问题。张书铭《乾隆朝皇室财政监管与案件惩处》分析了乾隆朝各项皇室财政监管制度,指出这是一个融收存、检查核验、处理问题于一体的监督管理体系。乾隆帝主张对贪污盗窃犯案人员从严惩治,并对实际运行中的疏漏及时弥补,并不断完善规章制度。


历史文物组发言现场

  在历史文物组,陈辉、曾慧、张云燕、鲍怀敏、陈倩等五位同志主持,与会代表围绕元代宫廷建筑、冠服制度、明清头饰、明代漆器、清代内务府活计档、匠作、清宫屠苏酒、玉器、明代建筑、造像、关公信仰,清宫陈设等展开发言讨论。朱玲敏《元代御容像中的罟罟冠形制研究》将图像资料与文献、考古实物相结合,分析了御容像中罟罟冠的基本形制、造型及装饰特点,并判断了其所处时期,为研究蒙元时期女子首服提供了图像参考。李鸣飞《元代旃檀瑞像的成立:与番禾瑞像对比来看》梳理了旃檀瑞像流传的文献记录,论证了这尊像所代表的意义出现了数次变化,其“护国”的含义是在元代才最终确立,元代旃檀瑞像的功能与北朝至隋番禾瑞像的功能颇为相似。何远骏《元明清顶式流变与礼制建构》认为元代顶式以“莲座宝顶”作为礼冠标志和权力象征,开启了顶制礼化的序幕。经明至清,形成了完善的礼便二式的顶制体系,构成了流传有序、完整建制,赋予独特清朝范示的物化制度文明。王瑀《明梁庄王墓出土鹘捕鹅玉束带发微——兼论蒙元视觉文化对明初宫廷的影响》通过分析“春水玉”图像形式的渊源与变迁,进一步明确了梁庄王墓玉束带的造型来源,揭示了其极有可能即是明代内府制器。石婷婷《明代玉带发展演变及其原因探究——基于考古实物与历史文献的互证》梳理了明代历朝墓葬出土玉带的基本情况,结合明代官修史书、礼书和私家笔记小说等,以考古实物和历史文献互证的方式,论述了明代玉带形制、装饰风格、制作工艺等艺术特征,指出了影响明代玉带的生产、流通等各方面的因素。陈倩《北京嘉靖初年的太监墓迁葬》以明御用监太监秦德墓志为例,揭示了明御用监太监秦德等墓志存在葬地与墓志出土地点不一致的情形,并分析了这与嘉靖十年太监墓葬的迁葬有关,太监坟墓多存在逾制及选址妨碍龙脉的现象,秦德等人的坟墓因此被迁改。张云燕《石刻文献中所见明代宦官的关公信仰》一文认为宦官通过颁布诏命、宣达旨意,修建管理皇家关庙,私人出资修庙奉祀,营建关庙预为寿藏等方式,与关公信仰发生密切的联系。杨安《大高玄殿九天万法雷坛藻井考》认为九天万法雷坛的藻井用金龙,标识了皇家的地位,又套合了暗含先天八卦的太极图,是太极图所代表的“道”至于最高的位置,突出了建筑的宗教性质。王克瑞《天穹宝殿几幅清代道教神像》考证了天穹宝殿清代道教神像的神像人物、创作年代、创作目的。鲍怀敏《男女平权蒙学思想的物化——明代内命妇中单探微》通过图像史结合文献研究,论证了明代内命妇中单其颜色、形制寓意女德教化,是儒家婚姻理念的“夫妇一体,同尊卑”的物化表现,承载着对后妃女德教化的功能,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催生了近代中国男女平权思想的启蒙。曾慧《明清时期簪钗纹样比较研究》通过分析史籍文献、出土实物及馆藏文物中明清时期的百余幅簪钗图片资料,对明清时期簪钗纹样题材进行细化分类研究,对比研究了明清两个时期簪钗纹样装饰题材的特点。章新《清承明制中的服饰沿革》以故宫院藏文物和档案、文献为依据,分析了清初冠服成熟和完善的历史进程,进而指出满蒙汉文化的交融、服饰制度对政治需要的适应,以及经济贸易的影响等因素也在服饰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尹一梅《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中的拓本工艺记录——结合文物实例解》通过文物实例对当时拓本的装潢工艺、整修方法以及材料使用等方面进行了阐释解读。王琳琳《满清统治者与儒家文化——由乾隆石经谈起》分析了乾隆石经刊刻的动因、意义,以及满清帝王的儒学活动,指出儒家文化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黄英《故宫博物院藏四件乾隆时期巨型玉山再解读》分析四件玉山的制作及工艺特征,探讨玉山的画样稿版本,重新解读玉山的题材、纹饰和御制诗。王翯《断爪的飞龙:明代龙纹漆器去爪现象初探》对龙纹去爪现象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去爪行为的原因。李颖翀《清宫内务府太平缸锻造、管理体系与保管变迁研究》通过爬梳文献档案,钩稽清代宫廷在太平缸铸造、采办、运输等方面的材料及人力投入,并论述了故宫现存太平缸现状及递变动因。黄剑《乾隆朝广木作家具制造分析》从乾隆朝造办处广木作活计档出发,分析了广木作在造办处制做体系中的定位,以及广木作与宫廷家具之间的关系。杨舒佳《清宫屠苏酒溯源及文化传承》根据历代医书古籍、清宫档案及故宫馆藏文物,对清宫屠苏酒进行溯源,考证其组方、制法,厘清历代屠苏酒的传承关系。张语廷《景山寿皇殿文物梳理与物质文化表达》论述了寿皇殿的陈设及功能,指出图像、屏风及其他祭祀用品的组合重现了皇帝举行朝贺典礼的幻象,构建出比清代其他御容祭祀场所更为真实的视觉经验。陈辉《清代圆明园陈设收藏的来源》通过造办处活计档、内务府奏销档、英法联军回忆录等档案史料,梳理了圆明园陈设收藏的多种来源,并阐述了陈设收藏与皇帝兴趣修养、皇室生活,乃至政治、外交的关系。刘梦雨《纳须弥于芥子:清代内廷匠作中烫样的设计、制作与应用》结合清宫档案记载与烫样实物科学检测及工艺复原实验,指出烫样的主要制作材料、核心制作技术,以及技术优势。


文化艺术组发言现场

  在文化艺术组,薛路、陈波、崔玲玲、张淑娴、杨丽丽等五位同志主持发言谈论,与会代表围绕元代古画、明代瓷器、清宫绘画、清宫礼乐、典籍、清宫文化生活等领域展开发言讨论。


  陈波《钱选<秋江待渡图>元人题跋发覆——元末海运、庆元倪氏与元季浙东士人的用舍行藏》考证了元人诸跋的诞生时间以及该次浙东士人雅集活动的组织者,生动反映了元末浙东士人在方国珍政权面临倾覆之时,关乎用舍行藏的抉择焦虑与彷徨心态。车旭东《倪瓒友人周南老家族及<天香深处图>考析》结合文献与实物,探析了若干本《天香深处图》的情况。承千艺《元画中的“美德形象”——比德观在元代文人山水画中的图像叙事》从叙事主体、叙事客体和叙事手法三个角度出发,论述了山水比德观叙事的不同情境、美德形象呈现的不同面貌,以及比德观叙事的修辞手法。杨丽丽《朱茂时事迹图与<琐记>》将朱茂时《事迹图》与《琐记》相互对比和补充,确定了《事迹图》是依据《琐记》创作的,同时解决了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两幅肖像画的定名问题。秦晓磊《陆治晚期绘画的困境与新变:从<三峰春色图>谈起》揭示了陆治有意摆脱早年对文徵明画风的追随,发展自我面貌,晚年个人风格愈加突出,指出了文徵明之后吴门画家的创作特色、生存状态及二者间的关系。戴若伟《试论永宣青花葡萄纹瓷器及其在域外的传播》分析了青花葡萄纹“官样”器物在永宣时期的特点,论述了莫卧儿帝国、奥斯曼帝国以及萨法维王朝等工匠对永宣青花葡萄纹的模仿和再造,思考永宣青花葡萄纹盘及其模仿品在异域的流通和消费。张淑娴《追本溯源:<是一是二图>创作地点探寻》探寻了五幅《是一是二图》的原始形态和贴落的位置,并探讨它们与建筑之间的紧密关系。文天骄《一幅通景画的双重身份:宁寿宫花园遂初堂明间通景画研究》揭示了遂初堂明间通景画不仅是乾隆帝与长春园狮子林密切关系的见证,更与其所处的花园空间发生关系,画中的东园假山与后方轴线向东偏移的真实假山院落对应,开启了通向花园隐秘世界的通道。邢陆楠《从邹一桂<杏花图>看乾隆对盘山行宫意向的营造》围绕此杏花所进行的图绘,以及由此衍生的其他行为,解读了乾隆帝的个人喜好、君臣之间的艺术往来,同时考察了乾隆帝的文人雅趣及其对于特定空间的营造。景闻《院藏清代缂丝御笔书画的粉本择因与制作来源浅析》以故宫博物院藏缂丝御笔书画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类别整理,对缂丝御笔书画作品来源进行归纳总结。高洋《从帝王的凝视到异域的想象——清代耕织图和陶冶图对外销艺术的影响》将清代宫廷绘画和外销艺术中的稻米、丝绸、棉花、茶叶生产的图像进行详细对比,并以乾隆末年荷兰使团副使范罢览所收集的中国外销画为例,阐释了外销艺术品因为收藏者到访清宫的经历而变成一种文化资本。王岩《清代宫廷演剧与礼乐体系之关系》揭示了内务府对南府、景山的管理机制,认为南府、景山与乐部之间并不存在隶属和管辖关系,宫廷之内的演剧活动被划入内务府的管理范畴。徐建国《晚清京城王府与宫廷武戏演剧的交流互动》论证了王府演剧与宫廷的武戏演剧有着密切的交流互动关系,认为王府大臣频繁进入宫廷参与其演剧活动,向宫廷反馈民间盛行的武戏剧目,进而完善宫廷的戏曲演出,也对民间武戏的繁荣做出了贡献。李泊汀《清代宫廷联句考论》梳理了清代历次君臣联句的信息,划分了其历史时期和创作类型,修正和拓展了以往对重华宫茶宴联句功能定位的认知。郭薇《古琴题写与乾隆的雅正琴乐观》揭示了以儒家礼乐教化为底色的雅正琴乐观是乾隆一以贯之的琴学思想,是对康熙、雍正琴乐思想的继承、总结与光大。这种政治、文学、艺术的关联互动缘于清廷的诗教与乐教的双重意图。张玉雪《故宫博物院藏<五译合璧集要>述考》梳理了故宫院藏《五译合璧集要》初稿本、定稿本、武英殿刻本三个版本的版面特征,分析了各版本对于词语的修改情况及特点,考订了该书成书时间。


  会议闭幕式由故宫博物院研究室副主任、研究馆员徐华烽主持,研究室主任王子林作总结发言。他在总结中提到,本次会议的参会论文50余篇,关于元代宫廷及文物的研究文章较第一届有了大幅的增加,而且颇具深度,同时也注重将元明清三朝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把文物和典制放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有利于梳理问题,解决学术上的疑难。有关明清宫廷史的研究亦焕发出新的活力,相关文章敷陈据典,考核精研,以小见大,以微见著,以物见史,以物见心,达到了研究之文物求证、文献求证和逻辑求证相结合的境界,为学术研究打开了广阔的空间。可以说第二届元明清宫廷史学术研讨会的学术上了一个台阶,角度更加新颖,研究更加深入,视野更加广阔。提交的论文都是佳文,令人大开眼界,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认识,说明大家的研究领域既广阔又深远,既博大又高明。故宫博物院是建立于元明清三代宫廷建筑及收藏之文物基础上的博物馆,“百年熙皞繁文物,似胜三都及两京”,元明清三代建都北京,以及建于元大内之上的明清紫禁城,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物资源和文化思想遗产,是学术研究取之不尽的源泉。


  王子林强调元明清宫廷史学术研讨会是一个纯学术的学术研讨会,以元明清宫廷文物与文化为研究对象,以优质的学术论文为参会标准,通过学术研讨会以打通元明清三个王朝的宫廷史、文物史和文化史,使故宫学术名符其实。故宫研究院通过举办元明清宫廷史学术研讨会的形式,建设一个开放式的学术平台,让大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术观点,在探讨中激发学术灵感,在碰撞中点燃学术火花,最终引领学术研究方向。同时使元明清宫廷史学术研讨会成为故宫研究院的一个学术品牌。


  感谢一汽集团红旗品牌特别支持。


会议合影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