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形式设计解析
——“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系列讲座第四讲

时间:2023-06-14

  2023年6月2日上午,故宫博物院展览部副研究馆员薄海昆作题为“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形式设计解析”的专题讲座。该讲座为“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系列讲座第四讲。讲座由故宫博物院展览部副主任(主持工作)、研究馆员刘辉老师主持,故宫博物院主办,故宫博物院研究室和宣传教育部联合承办,旭日慈善基金特别支持。讲座在故宫博物院数字所演播厅举行,来自院内外50余名听众现场聆听了讲座。

  薄海昆老师200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8年和2017年两次赴英国大英博物馆进修学习。现为故宫博物院展览部副研究馆员、故宫研究院中外文明交流研究所副所长,从事博物馆展览策划与设计、西方博物馆及藏品研究。曾在故宫博物院主持“武英殿陶瓷馆展厅改造项目”等10余个大型展览的形式设计工作。出版专著《如果你生在罗马帝国》,发表《古陶瓷展览形式设计的“视觉延伸”——以故宫博物院新陶瓷馆为例》等10余篇专业论文。

主讲人薄海昆老师

  薄海昆老师以宗教建筑图景在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意象化表现为角度,分析了“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的形式设计,由设计思想、概念设计、深化设计、展览效果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


讲座现场


  设计思想方面,他强调该展览设计以大纲为本,通过深入研究大纲内容和展品特征,领会策展人思想后得到思路。由于展览各单元名称均以“花”命名(第一单元“花开满路”,第二单元“花繁叶茂”,第三单元“春华秋实”),形式设计亦以“花”为主线,在视觉上多处展现“花”的造型、纹饰和光影,以便强调突出主题。为了让观众较好体验故宫与西藏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氛围,经过反复构思,设计者把古代汉藏宗教建筑(大昭寺、雨花阁、梵华楼)在展厅内做意象化处理,与各个单元内容相呼应,营造跨越时空的体验氛围,配合文字内容塑造展览精神,辅助传达展览内容信息,促进观众对展览的认知和了解。另外,该展览展厅内部空间主色调以深红、土黄、米白为主,象征皇宫建筑、藏式建筑、中原文化与西藏文化。

  薄海昆老师以丰富的图片和史料详细阐述了拉萨大昭寺、故宫雨花阁、梵华楼的基本情况,向听众介绍这些建筑的特点与内涵,解释为什么选取这三处古代宗教建筑为空间设计元素,以及将它们融入展陈设计的难度。拉萨大昭寺历史悠久,其建筑明显具有汉藏交融的风格,且寺前的唐蕃会盟碑是内地与西藏地方开展交往的历史证物,与第一单元“花开满路——西藏地方与内地的交往”所讲述的内容非常贴切,具有象征意义;雨花阁是紫禁城内最大的一座藏传佛教佛堂,乃清代乾隆皇帝所建,代表了清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上层的密切联系,所以很适合第二单元“花繁叶茂——认同与归宿”;梵华楼为紫禁城内比较有特色的佛堂,此次展览也有122件来自梵华楼的佛造像展出,因此梵华楼适合于第三单元“春华秋实——丰硕的文化成果”。

  概念设计方面,薄海昆老师介绍了设计范围,包括午门西雁翅楼、正楼、东雁翅楼展厅,共约2800平方米。在开阔的空间内充分、合理地陈列展品,赋予展示空间恰当的、与主题内容相呼应的文化艺术氛围,给观众带来舒适愉悦的参观体验。本展览的概念设计方案经过8次修改完善,最终成稿,逐步实现了整体布局规划、整体风格营造和局部细节设想。在概念设计稿中,三座古代宗教建筑的意象化表现方法已非常成熟。例如,设计者把西雁翅楼内红色圆柱子包裹起来,“变成”经过简化的大昭寺两种柱式,展厅最南端搭建一面藏式房屋墙壁的外立面,以“具象化”的局部将宗教建筑概念和特征赋予“意象化”的整体。按实际比例仿制的唐蕃会盟碑被放在西雁翅楼居中位置,一排错落有致的用投影灯投射在地板上的彩色花束从北至南直达“唐蕃会盟碑”,又继续延伸到展厅南端。它的寓意来自《诗经•大雅•文王有声》:“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不思服”,用投影组成的忽明忽暗的花路象征连接内地与西藏地方的茶马古道,又契合了单元标题“花开满路”的意境。


西雁翅楼展厅效果图

  午门正殿布局与紫禁城雨花阁的格局相对应,中间以檀香木圣观音像为核心,加上乾隆皇帝佛装唐卡和七世达赖喇嘛银像等文物,构成了乾隆年间初建雨花阁的故事始末,设计者在这些文物上空设计一面巨大的梵文六字真言天花吊顶,取自雨花阁内檐装饰,以此暗示雨花阁的建筑空间。正殿两侧则分别是雨花阁东、西配楼的意象化陈列,一棵老树和配楼建筑的线描图喷绘在深灰色墙壁上,灰墙中间是高耸到午门展厅玻璃吊顶处的宫墙红色大墙,展示三世章嘉呼图克图官装唐卡和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奏疏,象征这两位乾隆时期藏传佛教高僧的影堂。班禅奏疏长达4米,从红墙上垂落下来,宛如从天而降,非常有气势。尽管表现手段抽象且简化,雨花阁及东、西配楼高大、肃穆的感觉在午门正殿得到恰当体现,设计者用抓住建筑空间的神似,成功把现实中复杂庞大的建筑做了“意象化”处理,并转移到新的展厅空间中。

午门正殿效果图

  东雁翅楼展出第三单元“春华秋实——丰硕的文化成果”,设计者用凹字形展墙象征梵华楼中一个供奉显宗佛像的房间,根据原状布局将122尊造像放在嵌入到两侧墙壁上的佛龛中陈列,并加以灯光照明,在尊重原有布局的前提下实现了展览意图,方便观众更好地了解这些来自梵华楼的造像的优美和魅力。

  深化设计是对概念设计的细化和落实,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细节处理,包括施工图、场景模型、材料样本选定、平面设计、展位图、图文展板、说明牌、海报、展品固定方式、展品照明方案、环境照明方案、彩色喷绘打样等。故宫藏西藏唐卡有大量花卉纹饰,还带有内地青绿山水绘画风格,体现了内地与西藏的文化交流。这些都为平面设计提供了极佳素材。展览所有的展品都要事先规划陈列位置和次序,需要经过反复调整,才能制定出既符合内容要求,又兼顾展品布局美感的展位图。柜内展板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设计完成,每一块展板都要遵循干净、优美的版式设计原则,且要详细解说重点展品的内涵信息与精彩之处,是对展览内容的图像补充,对解析展览内容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说明牌不但以文字形式解说文物信息,还要辅以图像牌,展示精彩文物的底款、侧面、背面、局部纹饰、印拓、字签、原始状态、拆分状态等难以在展柜中直接呈现给观众的重要信息。只有把深化设计方案做到位,才能确保展览设计精准地在展厅中得到落实,也才能实现对展览内容的准确解读,甚至合理进行加工再创作,用美好、感人、有趣、新颖的方式吸引观众参观,留下深刻印象。对于博物馆展览形式设计师而言,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让观众感动。

午门正殿展厅入口形象平面设计图


 
西雁翅楼展厅仿大昭寺柱式平面设计图

 
午门正殿局部展位图设计图

  最后,薄海昆老师以完成后的展厅实景照片向听众展示了此次展览的展示效果。此次展览紧紧围绕内容思想与文物特点,在午门展厅做了意象化表达。展览设计一方面以“花”为线索,另一方面将几处宗教建筑的气韵融合到展示空间中,在烘托故宫与西藏文物之美的同时,努力让观众沉浸到庄严、宏伟的氛围中去,深刻感悟西藏地方与内地自古以来血浓于水、紧密交融的历史关系。


展厅实景图


主持人刘辉老师

  薄海昆老师讲座结束后,故宫博物院展览部副主任(主持工作)、研究馆员刘辉老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和点评:通过两个多小时的讲座,我们系统了解了本次展览形式设计的主要思路和表达方式,从象征符号而言,采用了唐卡中诸多象征吉祥寓意的花朵与内容搭配:用花开满路,表现了西藏地方与内地的交往;花繁叶茂,表现了认同与归宿;春华秋实,表现丰富的文化成果。从空间而言,用意向性手法,点题性的展现了大昭寺、雨花阁、梵华楼三个重要的宗教建筑空间,在烘托故宫与西藏文物之美的同时,努力让观众沉浸到庄严、宏伟的氛围中去,也让我们了解了这三处宗教建筑空间在西藏和内地交流历史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深刻感悟西藏地方与内地自古以来血浓于水、紧密交融的历史关系。在深化设计中,内容和形式的融合进一步加深。从知识点的拓展,到展品的多层面展示,说明形式和内容不是表与里的关系,而是彼此融合渗透,成为不可分割的完整一体。同时,展览受空间、环境等各种限制,既要充分、合理地陈列展品,赋予展示空间恰当的、与主题内容相呼应的文化艺术氛围,给观众带来舒适愉悦的参观体验,同时兼顾藏安全和参观便利。大家可以看到,一个展览在从无到有的过程中,要付出诸多的构思、修正、试验、勤奋和汗水。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