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方法”连接“新公众”——故宫博物院开展系列活动迎接“5•18国际博物馆日”

时间:2018-05-18

  自国际博物馆日设立以来,每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都会在5月18日举办主题庆祝活动,旨在使社会公众认识到,博物馆是促进文化交流,丰富文化生活,增进人们之间相互理解、合作,实现和平的重要机构。今年,也是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这一主题的涵义就是让博物馆成为连接公众与多元文化的纽带,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吸引更多公众来到博物馆,感受博物馆的文化氛围,获得深刻新鲜的文化体验,共享丰富的文化成果。


  博物馆日当天,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观众与博物馆有效“连接”。包括系列宣教活动,比如让特殊儿童、中小学生来到紫禁城,参与丰富多彩的艺术创作、主题参观、互动课程、文物保护体验,有故宫志愿者为观众提供专馆讲解、参观咨询、主题宣讲等服务,还有国家大剧院民乐演出带来别样的视听体验;在箭亭广场,根据故宫博物院藏《清明上河图》研发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拉开帷幕,巨幅互动长卷、孙羊店沉浸剧场、虹桥球幕影院三个展厅,融合了多种高科技互动艺术,构筑出真人与虚拟交织、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在延禧宫,“明代正统、景泰、天顺御窑瓷器展”很多展品为首次展出,使人耳目一新,也领略到此三朝御窑瓷器的不同风格,及其在陶瓷史上承前启后的历史内涵与文化价值;在神武门城楼展厅,“砚德清风——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用砚精品展”精彩开启,大部分展品为首次展出,为观众开启一扇了解清代宫廷御用砚的种类、艺术价值、文化内涵的窗口;此外,“数字故宫”也发布多项视听新体验,记录养心殿研究保护过程的高分纪录片《故宫新事》第二集发布,“故宫出品”App之《紫禁城祥瑞PRO》全面升级、重装亮相,同时特别推出“玩转故宫”小程序,以轻应用玩转“大故宫”,以诸多“新方法”连接“新公众”。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如今,在超级互联的世界里,社会交流沟通变得日渐复杂、多元和融合,博物馆也必然融入这一潮流。博物馆是连通社会生活、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的纽带。为了充分发挥这种连通作用,不断吸引新的观众并增强彼此的联系,博物馆必须开创文物藏品阐释与展示的新方法。这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新科技、新媒体的探索与实践,还包括理念的变革与创新。因此,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博物馆事业来说,也可谓正当其时。


  单霁翔院长认为,一座博物馆要想向普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打开尘封的历史,解读经典的文化,就需要用生动的、喜闻乐见的“新方法”来加以表达,采取新颖的形式、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内涵、传递出社会“正能量”,这些方法恰恰是讲好文物藏品故事的重要元素。长期以来,我们只把走进博物馆的人们视为观众,而今天“超级连接的博物馆”,通过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可以使更多没有机会走进博物馆的人们,也成为博物馆的忠实“新公众”,享受博物馆文化。如此,博物馆的服务对象将从“千万观众”,扩大为“亿万观众”,这是新的机遇与挑战,也是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职责所在、目标所在。


  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副院长宋纪蓉、冯乃恩等院领导出席相关活动。


  一、五大宣传教育活动贯穿全天

  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故宫博物院举办了大型艺术创作、小学生入队仪式与实践拓展、遗产保护体验、志愿者咨询讲解和民乐公益演出共五大主题宣教活动,为观众奉上一场场精彩的文化大餐,也让故宫博物院成为公众与多元文化连接的纽带。


  1、“故宫连接你我,艺术改变生活”艺术创作活动

  为了更好诠释“连接”这一主题的深刻内涵,5月5日至5月18日,故宫博物院连续在两个周末及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举办共6场适合不同年龄段观众的系列艺术活动。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故宫连接你我,艺术改变生活”,强调文物、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连接”。不同年龄和身份的观众合作,结合故宫多种文物题材,利用多种平面或立体的艺术方式,共同完成一组大型屏风式艺术作品。


  活动共有约360名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观众参与其中,涵盖小学生亲子家庭、中学生群体及成人青年观众。活动现场,在专业美术教师的指导下,观众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中的龚贤《溪山无尽图》、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纹杯、犬类题材文物和燕京八绝文物等为创作素材,通过积墨混彩、民间撞色、钉子画和浮雕泥塑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最终合作完成大型屏风的创作。多样化的观众,通过丰富的创作主题与艺术手法,以独特的创意和前卫的艺术表现,将一扇扇画板连接成屏风,成为故宫博物院里一道美丽的风景。


  除此之外,5月18日下午,故宫博物院还专门为来自海淀培智中心学校的20名自闭症儿童开设艺术活动专场,为他们提供与故宫亲密“连接”的机会,让他们来到故宫博物院,接受不一样的文化与艺术体验。


  2、小学生入队仪式与实践拓展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与各中小学校建立了良好的馆校合作关系,并面向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博物馆教育课程。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来自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的240名学生走进故宫博物院,在太和门广场举行庄严的少先队入队仪式。在紫禁城的红墙黄瓦下,学生们正式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昂扬的队歌声中,新队员佩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并庄严宣誓。在红领巾的映衬下,个个神采奕奕。 
随后,学生们在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分数队开展主题各异的实践拓展活动,内容包括围绕故宫建筑及专馆的主题参观,以及结合八旗制度、瓷瓶纹样、宫廷服饰和汉字足迹等内容的教育课程。让学生们在探寻与实践中,感悟到祖国文化的历史悠久与博大精深。 


  3、“我在故宫洗石头”遗产保护体验 

  故宫作为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地,承担着向公众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责任。5月18日上午,“我在故宫洗石头——石质文物清洗开放体验活动”在故宫太和殿前展开。来自北京广渠门中学初二年级的30余名学生在文物保护专家的指导下,学习石质文物保护相关知识,并亲身体验了清洗石质文物的全过程。经过学习、观摩、体验,同学们不仅近距离感受了文物魅力、了解了文物保护,更提高了文物保护意识。此项活动在4月18日国际古迹遗址日当天,就已率先试行并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因此,在国际博物馆日的特殊节日,再次举办此类活动,以进一步拉近公众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距离。


  4、志愿者咨询讲解 

  组建于2004年的故宫博物院志愿者团队,已在志愿服务的岗位上历经十四载春秋。在过去的一年里,共有220名故宫志愿者,为观众提供专馆讲解、参观咨询、主题宣讲等志愿服务。他们来自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几年如一日地活跃在观众服务的第一线,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博物馆日当天,故宫博物院于太和门广场及各专馆入口处设立咨询台,由故宫志愿者“坐阵”,为观众解答参观疑问、规划参观路线、推介志愿者讲解。与此同时,观众还能与故宫志愿者进行现场互动,参与有奖问答活动,获得精美的故宫博物院奖品。而在专馆内,面向观众的志愿者讲解也如期展开。面对展厅中琳琅满目的文物藏品,经验丰富的故宫志愿者娓娓道来,和观众一起开启一场场精彩的文化之旅。 


  5、国家大剧院民乐公益演出 

  自2012年起,每年国际博物馆日,故宫博物院都会与国家大剧院合作举办公益演出,为公众奉上高雅的视听盛宴,至今已持续了六年。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双方再次携手举办“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专场”公益演出,有力推动博物馆艺术与表演艺术的深度融合。


  上午十点半,一场优雅的民乐演出于故宫宁寿门前奏响。在这场演出中,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通过悠扬的乐曲,展现了琵琶、二胡、笛子、京胡、唢呐等中国传统乐器的独特魅力。一首首经典民乐曲目,为观众们带来一场难得的艺术享受。


  二、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开幕

  立足于超级互联的世界,博物馆需融入潮流,通过新的藏品阐释手段和新的表达方式寻找新观众。博物馆日当天,故宫博物院与凤凰卫视联合打造的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于箭亭广场开幕。经过数天的试运行阶段,观众可以通过故宫票务网站免费预约体验展演。


  《清明上河图3.0》基于故宫博物院藏国宝级文物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通过挖掘原作的艺术神韵、文化内涵与历史风貌,融合8K超高清数字互动技术、4D动感影像等多种高科技互动艺术,构筑出真人与虚拟交织、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展馆约1600平米,共有《清明上河图》巨幅互动长卷、孙羊店沉浸剧场、虹桥球幕影院三个展厅,以及一个北宋人文空间,从各种维度最大化地营造观展的沉浸感和互动性,独创性地呈现了北宋的人文生活图景。观众可以在各个音乐章节的串联中,以第一人称视角体验北宋都城汴京的众生百态,成为长卷中的人物,横渡船舶如织的汴河,并在宋代的人文雅韵中唤醒文化的记忆。


  在故宫博物院的186万件文物中,《清明上河图》有着不可替代的国宝级地位,也是世界上认知度最高的中国古代画作。这幅长卷因其精确描绘的船只、桥梁、商店和风景闻名于世,是北宋繁华城市社会生活的缩影。中国绘画史上,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宏伟而又细腻地描摹宋代城市社会风貌,可谓独一无二。大到广阔郊野、潺潺河流,小至船上的铆钉、货郎的商品、广告牌上的文字,尽收画中。接连的茶楼,遍布城间的酒馆、餐厅,繁忙的汴河,不断外出游春和在城内奔波的人群,满载货物的外国骆驼商队,诠释了“太平日久,人物繁阜”的景象。公元960年前后,北宋人均GDP超出欧洲约30%,都城汴京人口超百万,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经济、科技与文化的发展,都领先于世,而那一时期中华民族的智慧也浓缩反映在《清明上河图》的画卷中。


  这些因年代久远难以直观感知的历史信息与艺术精华,在《清明上河图3.0》的多媒体长卷展厅变得“触手可及”。观众可以通过高清动态的长卷世界,研究舟船楼宇的精妙结构,看清每个宋代先辈的细微表情,感受当时汴京的先进与发达;孙羊店沉浸剧场首次将北宋的气味、光影、乐曲……在360度的全息立体空间中还原,窗外有流动的街市风物,宋人茶余饭后的闲谈吟唱环绕耳畔;漫步过充满惊喜的春天雨巷后,观众还可以在4D动感的虹桥球幕影院“坐”上一条大船,任河水划过脚下,柳枝拂面,感受汴河的繁忙、两岸的绮丽。


  展演将国宝文物研发为可沉浸体验、可分享传播的博物馆艺术新形态,帮助观众打破时空的限制,仿佛置身北宋的汴京,可看、可触、可听、可赏、可玩。对外国嘉宾而言,《清明上河图3.0》展演的形式也让他们跨越了语言、文化和历史的屏障,直接展开沉浸体验,体会中华文明的魅力。


  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这一全新的形态,由凤凰艺术与凤凰数字科技的团队联合故宫博物院专家在国内首创,这在全球博物馆及文化创意领域都尚无先例。为达到历史性与当代性、思想性与观赏性、学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目标,故宫博物院研究室、资料信息部、故宫出版社与凤凰团队,邀请了艺术家、文化专家组成专项小组,历经近两年的反复推敲,保证了《清明上河图3.0》内容上符合历史信息,不仅让最广泛的大众欣赏原作的文化内涵,也能激起大家对宋代人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拉近观众与文物的距离。


  开幕当天,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表达了欣喜。他说,经常谈及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与凤凰卫视合作的《清明上河图3.0》实现了新的突破。它不仅保留了作品原本的美学价值,也让观众走进了文物,体验了文化。“‘超级连接的博物馆’给我们带来很多想象。博物馆本来就是丰富大众文化生活、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在当下全球互联的世界,更是充满了变化与融合。博物馆要立足互联互通的潮流,通过新的藏品阐释手段和新的科技方式寻找新观众。尤其需要采用更生动、更灵活的方法,为年轻一代解读历史经典、传达文化自信。”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谈到,凤凰卫视成立二十二年,坚持传承中华文化,做文化自信的倡导者与践行者。“《清明上河图3.0》的出现,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展演作为文化经典、艺术体验与智能科技的合璧,会在年轻一代心中种下对中华文明的热爱,这正是我们传媒人所坚信的‘传播’的意义。”


  展演期间,故宫博物院和凤凰卫视还将联合举办一系列公共教育活动和国际交流活动,围绕宋代文化、艺术、建筑、教育等,通过展演官网和App与大众互动,根据公众的建议对展演内容与文化创意产品进行不断地补充和更新,首次实现“人人都是博物馆策展人”的新思路,让五湖四海的公众都可以参与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实现真正“超级连接”的博物馆。


  三、“明代正统、景泰、天顺御窑瓷器展”开幕

  5月18日,“明代正统、景泰、天顺御窑瓷器展”在延禧宫东配殿开幕。这是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联合举办的又一个大型专题瓷器展,也是国内外首次举办以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御窑瓷器为主题的展览。展期至2018年6月17日。



  该展览共展出215件(组)瓷器,其中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的瓷器修复品共计138件(组),其中包括首次公开展出的2014年景德镇御窑遗址珠山北麓出土的100件(组),旨在将最新考古成果和学术前沿展示给公众。


  明代景德镇御窑瓷器名闻天下,知名品种有永乐、宣德朝青花、祭蓝釉、鲜红釉瓷,成化朝斗彩瓷,弘治朝浇黄釉瓷,正德朝孔雀绿釉、素三彩瓷,嘉靖、隆庆、万历朝五彩瓷等,而对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御窑瓷器的认识则比较模糊。特别是由于此三朝御窑瓷器均不署正规年款,致使长期以来,人们并不认识这三朝御窑瓷器,称之为“空白期”或“黑暗期”。随着对明代景德镇御器厂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这三朝御窑瓷器的真实面貌被逐渐揭开。


  自20世纪80年代在景德镇御窑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以来,迄今已出土了数以吨计的御窑瓷片标本。其中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御窑瓷器的考古发现,有两次最为重要。第一次是1988年,在御窑遗址西墙、靠近东司岭巷一带发现了以青花云龙纹大缸残片为主要包含物的地层堆积。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文献记载判断,这些青花云龙纹大缸的烧造年代为正统时期。这是首次经考古确认的正统时期御窑瓷器遗存,改写了正统朝御窑已停止烧造的既往认识。第二次是2014年,在御器厂内珠山北麓,发现了从明代宣德至清代的地层堆积,包括叠压在宣德地层之上、又被成化地层叠压的瓷片堆积层。该地层出土的瓷器均不署年款,从一部分瓷器具有宣德御窑瓷器风格、另一部分瓷器具有成化御窑瓷器特征看,其烧造年代应为正统至天顺时期。这次考古发现与1988年相比,出土瓷器数量更多、种类亦更丰富,这说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御窑瓷器烧造非但不是空白,而且还取得了较高成就。这一发现不仅改写了人们对“空白期”瓷器的认知,而且还将改写对传世品中一部分不署款的、原定为宣德或成化御窑瓷器的认识,能够充实、完善明代御窑从洪武至万历时期的生产链条,可谓学术意义重大。


  展览中有很多展品使人耳目一新。如:一组青花云龙纹大缸残片,修复后龙缸口径70多厘米,高80多厘米,形体之大,在明代绝无仅有。这种青花云龙纹大龙缸的出土,印证了相关文献记载。永乐十九年(1421年)四月,北京宫殿刚刚落成一年,前朝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即遭雷火焚毁。直到19年后的正统五年(1440年)二月才开始重建,于正统六年九月完工。据《明史》记载,当时“命造九龙、九凤膳案诸器,既又造青龙白地花缸。王振以为有璺,遣锦衣指挥杖提督官、敕中官往督更造。”当时命造这种青花大龙缸是为了用来蓄水救火,但因烧造难成,遂改用铜缸、铁缸。


  再如:2014年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出土的六件青花大花盆,外壁绘有云龙纹、海兽、麒麟等,体型硕大,颇有气势,即使在明代御窑瓷器烧造取得最高成就的永乐、宣德时期也未见有类似作品。另有同期出土的纹饰各异的青花大绣墩残片,在明代御窑瓷器中也堪称绝无仅有。青花绣墩座面上分别描绘双狮戏球、方胜飘带、松竹梅等纹饰。绣墩亦称凉凳,传世品中明代瓷绣墩多为正德、嘉靖、万历朝作品,正德朝以前的非常罕见。


  展品中还有借自武汉博物馆的“天顺年置”铭青花云龙纹碗,此碗2007年出土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流芳岭明代王室家族墓地。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瓷器均不署正规年款,这件青花碗出土信息明确,所署纪年款虽非正规年款,但仍可被视作天顺御窑瓷器断代的标准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除考古发掘品外,故宫博物院还利用收藏明代御窑瓷器较为丰富的优势,展出一批宣德、成化朝御窑瓷器精品。因为正统、景泰、天顺三朝,上承宣德,下启成化,所以在瓷器面貌上有承前启后之处。通过对比,观众可以领略到正统朝御窑瓷器风格明显带有宣德遗风,而正统到天顺朝的御窑瓷器风格又明显影响了成化瓷器。


  本展览对于明代御窑瓷器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以往人们囿于考古资料限制,将一些不署年款的具有宣德、成化御窑瓷器风格的传世瓷器年代分别定为宣德、成化。今天,大量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御窑瓷器的展出,对于重新认识这些御窑瓷器,提供了新的资料。


  本展览不单独售票,观众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入院后可免费参观。


  四、“砚德清风---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用砚精品展”开幕

  5月18日,“砚德清风---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用砚精品展”在神武门展厅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清代宫廷藏砚140余件,另外还有30余件辅助展品,旨在使观众了解清代宫廷用砚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该展览展期至2018年7月29日。



  展览分为八个单元。第一单元“松花石砚——色绿而莹 文理灿然”,重点展示康、雍、乾时期的御用砚,其中有带御题砚铭“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以静为用,是以永年”者,均为内廷造办处所制御用砚形式;第二单元“玉石砚——研朱滴露 取其不冰”,重点展示清代宫廷玉石砚;第三单元“端石砚——质坚莹润 益毫发墨”,主要展示清代康、雍、乾时期的御用砚以及赏赐用端石砚,其中有雍正皇帝赏赐长春居士砚,即弘历为皇子时被恩赐的端石砚;第四单元“歙石砚——罗纹金星 自然天成”,主要展示乾隆皇帝御铭仿古歙石砚(六件一套)以及纹理丰富、自然天成的各式歙石砚,体现出宫廷御用砚选材之精良和设计之精心,在造型、纹饰、雕刻等方面多有创新;第五单元“澄泥砚——汾水之泥 色古质润”,主要展示乾隆时期造办处所制澄泥砚和苏州等地承办进贡的澄泥砚;第六单元“铜匣暖砚——铜炉炙热 以其温砚”,主要展示清代宫廷造办处所制各式御用暖砚,这些暖砚造型独特,并注重装饰,既有仿古又有创新;第七单元“乾隆御题诗文砚——鉴古存真 几暇怡情”,主要展示乾隆皇帝御题鉴藏砚;第八单元“书斋景观”辅助陈列皇帝读书图像、皇家书斋陈设,以及文雅的读书环境,体现传统用砚文化在清代宫廷的发展。


  砚与笔、墨、纸,合称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书写、绘画用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雏形,历经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时期的发展演变,不断推陈出新,直至清代更为成熟发展,并形成各自独特的时代风格。


  在制作机构上,清宫用砚一般是由内务府造办处承办制作,还有少量来自地方官员年例进贡,或由地方织造按内廷发样承做。内廷造办处作坊林立,其中砚作、金玉作、铜镀作、珐琅作等,均有御用砚活计的制作,所制砚台品种有松花石砚、端石砚、歙石砚、仿古澄泥砚、玉石砚、铜匣暖砚等,成为御笔临池、政务、书斋陈设用砚等。


  在砚的种类上,清代宫廷以松花石砚为贵,因出自东北长白山区松花江流域(即清皇室的龙兴之地)而备受尊崇。松花石种类多样,石质佳者呈绿色,具有较为清晰的刷丝状纹理。自清代康熙中期始,松花石大量进入宫廷被制为御用砚,还有的被用于赏赐王公贵族、外藩使节以及近臣等。康熙皇帝曾作《制砚说》称其:“质坚而温,色绿而莹,文理灿然。”又多次御题砚铭:“以静为用,是以永年。”以及“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并命造办处刻字作镌刻于砚上。此外,还有仿照康熙朝砚样制作的御用砚,至今仍有数十件实物传世。乾隆中期以后,因松花石资源匮乏,特别是黄、绿色的石材很少,已不能满足内廷需要,致使松花石砚的制作逐渐衰微。


  在砚的形式上,清代内廷造办处“砚作”还制作大量仿古砚,其形式、种类多样。其中尤以乾隆时期成套制作的各式仿古砚最具特点,这些砚不仅造型摹古,而且命名也仿古,仿制皆有所本,如仿自明人高濂《砚谱》或宋人苏轼《砚谱》中的画样。仿古砚材质有歙石、端石、澄泥等,砚和砚盒上镌刻有乾隆帝御制诗,或者御题砚铭,以及“乾隆年制”或“大清乾隆仿古”款等,堪称乾隆时期特有的御用砚形式。


  在砚的制作工艺上,清代宫廷御用砚不仅精于造型设计,而且还注重装饰工艺和题材,在造型、纹饰、雕刻等方面多有创新。一般是由内廷如意馆画师画样,或遵照皇帝的旨意照砚样成作。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均参与过砚的设计,而且各有所长。如雍正皇帝曾参与暖砚的设计,并对暖砚进行两方面创新:一是命作铜炉式暖砚,并称“砚即可热,炉也可烧香”;二是新创用水屉温砚的形式。此两种形式的暖砚均有实物传世,在此次展览中也有展示。


  乾隆皇帝不仅参与砚的设计,还喜欢鉴古收藏,并称“盖古之物朴于今,今之物华于古”。其藏砚甚多,并有入古上等或次等之分,其中大部分镌刻有御题砚铭,或制作年款。乾隆皇帝御制各种砚诗作品多达三百首,或引经据典或详加考证,并命造办处将诗文镌刻于砚上,其中240件著录于《钦定西清砚谱》。如今此书所著录砚仍有大量传世,珍藏于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等。


  昔日这些砚台曾被陈设于皇家书斋文案或斋堂轩室,属于日常不可或缺的文房工具,今日已成为罕见的艺术珍品。清代皇帝非常重视读书学习,正如康熙皇帝《庭训格言》所述:“凡人进德修业,事事从读书起。”优良的砚石,光泽莹润,不温不火,温文尔雅,而且被赋予高尚的品德。每一方砚都凝聚了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反映了各个时期手工艺品的制作水平,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本次展览所有展品都属于清宫旧藏,其中大部分展品为首次展出。通过参观展览,观众不仅可以了解清代宫廷御用砚的种类、艺术价值、文化内涵,而且还可从中领略清代皇帝的读书学习情况,以物证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展览不单独售票,观众凭故宫博物院门票入院后可免费参观。


  五、“数字故宫”发布视听新体验

  “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的主题为博物馆融入超级互联的多元世界提供了新的契机。故宫博物院整合优秀数字资源,运用多种科技手段,持续打造数字故宫品牌,不仅为前来参观的观众准备好了文化盛宴,更为不能来到故宫博物院的人们提供了接触传统文化、故宫文化的新途径。


  1、高分纪录片《故宫新事》第二集重磅发布

  2018年5月18日,《故宫新事》第二集正式发布。这部由故宫博物院独立出品、真实反映“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进展的纪录片,在2017年3月第一集上线之初,即获得热烈反响,豆瓣评分一度高达9.2分。


  2015年底,“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启动,养心殿将进行全面的修缮和保护,这一区域也随之关闭。为了使观众能继续了解养心殿在修缮期间发生的故事,故宫博物院开始独立拍摄《故宫新事》系列纪录片,每年一集,五年的持续跟踪拍摄将会产出五集精彩的纪录片。


  继讲述“文物搬家”的第一集之后,《故宫新事》第二集将目光聚焦“古建把脉”,随着故宫专家对养心殿建筑勘测研究工作的开展,文物巡展和数字展览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新的纪录片为观众讲述新的一年里,发生在“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中的新事。第二集中,展现并讲述了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对于养心殿建筑群的现场勘察与后续研究,包括裱糊、油饰彩画、墙地面体、环境监测、瓦顶、琉璃构件、大木、装修八大门类的工作内容,让观众得以一窥古建筑修缮丰富的技术门类与传统工艺细节。看到故宫博物院里“身怀绝技”的年轻匠人们,跟随古建部的专家进入养心殿的最深处,在未知的悬念中不断挖掘养心殿新的历史信息,感受传统古建筑工艺的精妙与传承接续的匠人精神。



  同时,片中还带领观众跟随养心殿的文物远赴香港,感受故宫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远影响。除此以外,本集内容还为观众呈现了一个通过数字技术“再现”的虚拟养心殿,让观众领略古建文物与现代科技的交汇融合。


  作为故宫博物院独立出品的纪录片,《故宫新事》将视角贴近“人”和“事”,展现故宫最为真实、细腻的一面。除延续第一集的风格外,《故宫新事》第二集大量采用了手持跟拍的方法,镜头感更为真实、亲切,画面以故宫人的视角展开,传达故宫人对传统技艺由衷的执著与热诚,引领观众体会传统文化的感染力。


  2018年,伴随着“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的进行,《故宫新事》第三集的摄制工作也已开始。继第一集的“搬家”、第二集的“勘测”后,第三集将重点关注养心殿古建筑“修缮”的过程。我们期待着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年之际,当养心殿再次向观众打开大门,将如昔日般神采奕奕,继续为我们讲述新的故事。


  随着第二集的发布,《故宫新事》第一、二集均可在腾讯、优酷、爱奇艺等视频网站观看。


  2、新奇互动体验再升级——《紫禁城祥瑞PRO》重装出发

  2014年,故宫博物院发布了一款《紫禁城祥瑞》iPad应用程序,宫廷文化与清新手绘风的融合获得了广大用户的喜爱,App发布当月即获得App Store六月最佳和编辑推荐,并入选当年“年度精选App”。2018年5月18日,祥瑞题材再次出发,推出全面升级的《紫禁城祥瑞PRO》。
一是丰富“祥瑞”的主题内容,制作深度文化专题。


  与《紫禁城祥瑞》相比,此次PRO版祥瑞角色阵容更加强大,由原来的8个主角扩展到17个。而且不仅是祥瑞符号“多了一点”,在整体布局上也颠覆了上一版程序的二维纵轴设计,将众多祥瑞角色栖息的“祥瑞之岛”分为三层,纵深分布,随着用户的探索依次展开。每个祥瑞角色的内容各具特色:由龙纹图案小窥中国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以凤象征皇后,重现清代光绪皇帝大婚盛况;以狻猊等形象为代表器型,呈现中国古代各式香具及其背后的香文化;揭开芝草、瓜、如意等意象在岁朝图绘画中的含义。展示的170余件藏品中,既有工艺繁复、高贵典雅的宫廷礼器,也不乏精致小巧、颇富创意的生活小物,搭配文物高清影像,为用户带来视觉新体验。


  二是增加互动式体验,“玩出更多花样”。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在被创造的过程中,古人的思想和技艺在文物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在欣赏文物时,赞叹其卓越的艺术价值之余,也能读出它娓娓道来的历史信息。秉承“文物是‘活’的”制作理念,《紫禁城祥瑞PRO》为部分文物“量身定做”轻交互内容,让用户产生真实体验。比如,App借助3D手段还原悬心炉的构造:球形熏炉无论如何滚动,中心盛香的小碗都不会翻覆,用户可以自由滚动,感受机械构造之巧妙。诸如此类的“小彩蛋”隐藏在App各处,等待着用户发现,不仅令人惊喜连连,知识的传递也变得更加轻松有趣。


  三是将故宫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民俗文化相结合,提供百科式阅读。

  《紫禁城祥瑞PRO》在内容上的另一突破之处是不局限于博物馆范畴知识的传播。一幅宋代《群鱼戏藻图》表现的鱼游之乐与庄子濠梁观鱼的场景不谋而合;牡丹中姚黄魏紫的娇艳用“国艳天然,造物偏钟赋”才更加贴切;“既卷舒而缥缈,复聚散而轮囷”形容香薰吐香再合适不过……古典文学的文字意境更能恰如其分地表达文物带给人们的感受。《紫禁城祥瑞PRO》在普及知识的同时,期待藉文物和文字使用户对“美”有更深入的感受,通过这样的审美体验培养用户欣赏艺术之美的能力。



  5月18日起,登录App Store,搜索“紫禁城祥瑞”或“故宫博物院”,再次开启一段充满新奇体验的“紫禁城祥瑞”之旅吧!


  3、“小程序”玩转“大故宫”,“新方法”连接“新公众”

  继推出一系列精品App后,故宫博物院持续应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与体验,特别推出“玩转故宫”小程序,以轻应用玩转“大故宫”,以“新方法”连接“新公众”。


  “玩转故宫”小程序将基于地图位置的场景化服务与真实世界中的故宫连接起来,以活泼的手绘全景地图生动展示故宫全貌,将真实的建筑和各项服务设施客观还原到手机地图上,全面满足观众在故宫参观时的各项需求。通过基于地理数据搭建的场景化服务,根据人群和环境的变化,智能定制路线,结合小程序“即开即用,用完即走”的特性,无需复杂操作,有效创新了博物馆服务方式,全面提升了观览体验。



  在“玩转故宫”小程序中,不仅可以提前获知故宫的开放须知、展览推荐等重要信息,还能够通过概况介绍、位置查找等精准地图服务全面了解故宫博物院。特别需要提到的是,通过“点位搜索”功能,可对建筑、展览、餐饮、商店、出入口等参观点和服务设施进行路线规划,以便在参观过程中快速到达想去的位置,减少时间损耗。


  除了特别策划的全景游、快速游、精华游等帮助观众节省时间、丰富参观体验的经典路线,“玩转故宫”小程序更是特别推出重要建筑“打卡”功能,可记录下自己的行走轨迹,打造属于自己的“路书”。例如,首次上线已推出的“紫禁城里找祥瑞”特色路线,通过在相应地理位置打卡,收集瑞兽卡片,了解关于它们的小故事,同时能够分享给好友,聊聊自己的游览经历。


  玩累了,与“见大臣”AI智能机器人聊聊天吧!来自于《清代历朝起居注合集》和《清实录》以及其他文献的670条趣味问答,等你来聊。“大臣”们宜古宜今的幽默方式也许会为你轻松化解日常中的一些小烦恼呢。


  这款“玩转故宫”小程序由故宫博物院与腾讯地图携手打造,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科技的结合,呈现给公众一个更加生机勃勃的故宫博物院。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