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玩边学 “故宫知识课堂——马年说马”正在进行
边玩边学 “故宫知识课堂——马年说马”正在进行
时间:2015-01-06
  2014年是甲午马年,为丰富广大中小学生的暑期生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举办了“故宫知识课堂--马年说马”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专题讲座、互动游戏、手工DIY和数字体验等环节,共举办四期8个场次。目前,“故宫知识课堂”第一、二期活动已顺利结束,共计155个家庭参加了活动,反响强烈、效果极佳。
  专题讲座围绕明清属马皇帝的故事展开。主讲人以“风雨储君路”和“千古一帝”为主题,结合故宫建筑中出现的天马和海马等纹饰,以及清代留存下来的含有“马元素”的器物,讲述了明清三位属马的皇帝——明代的洪熙、泰昌和清代康熙皇帝的精神、功绩及奇闻趣事。讲述明朝两位皇帝短暂的在位史;康熙皇帝的勤奋好学与勤政务实、十年如一日的“御门听政”以及爱马善骑射等个性,一幅幅精彩的画像,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让同学们如痴如醉地沉浸其中,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观影、互动游戏和数字体验,同学们边玩边学,了解紫禁城的建造及相关历史知识。《紫禁城营缮记》和《龙孩儿守故宫》的知识短片,介绍了紫禁城的建造过程及历史沿革;“我给皇帝取名字”互动游戏,孩子们根据主讲人讲授的明朝皇帝取名的规律为皇帝选出名字,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孩子们还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数字体验”,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了解紫禁城的历史故事和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知识。
  手工DIY环节,在“天马沙画”、“彩绘帝后服饰”以及“彩绘瓷瓶”的手工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五彩斑斓的颜色创作出一幅幅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手工制品。加深了对马元素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运用的理解,了解了明清帝后服饰特点和清朝帝后礼服制度,认识了康熙朝的青花瓷、五彩瓷和素青花三种瓷器的特点。家长们看到孩子们的聪明表现和对知识的渴望非常开心,纷纷举起相机拍照留念,记录这一精彩瞬间。
  博物馆具有重要的社会教育职能。“故宫知识课堂”以寓教于乐的活动方式,激发了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兴趣,培养了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动手制作能力。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了知识。活动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一致肯定和喜爱,大家都纷纷表示希望活动能够长期举办。

海马

工艺美术品图案中所谓的海马不是生物学上的称谓,而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马,可在海浪中奔跑如飞,身上往往带有火焰,是驱除邪恶和展现吉祥的象征。

康熙皇帝

御门听政

御门听政是历代较有作为的帝王处理政务的一种形式,因是在清晨故又称早朝。明朝规定,文武官员每天拂晓到奉天门(太和门)早朝,皇帝亲自接受朝拜、处理政事。清初“御门听政”移至乾清门。如在宫外,则依皇帝的行踪而定。

沿革

“沿”,沿袭;“革”,变革,指事物发展变革的历程。志书中常以“沿革”作为门目,记述一地行政设置的发展变革,常与建置、城池、公署等目并列。其编写方法有两种:一按时间依次载述;二为表格形式,以年代为经,以事实为纬,称为沿革表,可省冗文,且能一目了然。

五彩

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青花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花瓷

唐人对黑色釉地上饰以天蓝或月白等色花斑的瓷器的称谓。唐代工匠为了改变黑釉瓷器的单调色彩,创造性地在黑色的铁质底釉上施加以铜、锰、钛、磷酸钙等为原料的釉料,经高温烧制,釉料相互融合、浸润,变化出黑蓝、天蓝、褐色、月白等彩色斑纹,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产地主要有河南鲁山、郏县、内乡、禹县及山西交城等地,产品以腰鼓最为著名。 20世纪60年代,以陈万里、冯先铭为代表的古陶瓷研究者,先后在河南省的鲁山、郏县、内乡、禹县及山西交城等地发现唐代烧制花瓷的窑址。其制品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黑色或黑褐色釉饰以月白或灰白彩斑,多产于河南鲁山段店及禹县下白峪和山西交城;一类为黑色、褐色或钧蓝釉色饰以天蓝色彩斑,出产于河南郏县黄道窑和内乡二处。这些窑址出土的标本为我们廓清了唐代花瓷的生产状况。

和素

和素(1652—1718年),字存斋、纯德,完颜氏,清满洲人。累官至内阁侍读学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

吉祥图案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用以表示祝福和象征吉祥。明清以来,以寓意、谐音的方式体现吉祥的图案十分流行。如牡丹--富贵,桃实--祝寿,石榴--多子,蝙蝠--福,喜鹊--喜庆,鱼--富足有余等等。同时,还常用多种动、植物搭配组成吉祥图案纹饰,如: 梅花、竹子、喜鹊——“梅竹双喜” 牡丹、白头翁——“富贵白头” 蜜蜂、马、猴——“马上封侯” 牡丹、瓶——“富贵平安” 鹿、鹤——“鹤鹿同春” 灵芝、仙鹤衔佛手、竹——“灵仙祝寿” 石榴、佛手、桃实——“福寿三多” 卍带、鲇鱼、如意——“万年如意”、“年年有余” 荷花与盒——“和合二喜” 如意云纹、平水杂宝、海水江崖——“寿山福海”等等。

更多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