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营会饮 玉马归朝》(总本)
《柳营会饮 玉马归朝》(总本)封面
《柳营会饮 玉马归朝》(总本)之《玉马归朝》
《柳营会饮 玉马归朝》(总本)内页
【《柳营会饮 玉马归朝》(总本)】
  《柳营会饮  玉马归朝》(总本),清,不著撰者姓氏,清南府朱墨抄本。昆腔。唱词旁附注鼓谱。半页8行,行20字,小字同。抬头行21字。开本24.5cm×16.0cm。朱墨句读。一本二出。
  清道光九年(1829年)正月十五日奉三无私酒宴承应此剧,酉初三刻开戏,酉正十分戏毕。
  本剧为酒宴承应剧目之一。剧本分上、下二出,即《柳营会饮》和《玉马归朝》。上出卷端标目“酒宴承应  柳营会饮”。写并州都督营帐之地,天气寒冷,大雪纷纷,众军士席地围坐,烫酒聚饮,弹奏弦索,轮流唱曲。一军士遮掩胡须,装作娇滴滴声音、软苗身段的女人为众军士陪酒。下出标目“酒宴承应  玉马归朝”。写时值初冬,边塞地区大风凛冽,大雪数丈,并州都督司马腾命侍姬取羔羊美酒消遣。中军禀报,营门前数丈之地,雪随下随融,毫无积雪。司马腾前去观察,命军士取锹等掘地,获得玉马。他吩咐诸将士速备锦匣,盛装玉马,贡上神京,合表奏报祥瑞。
  清昇平署抄本《法宫雅奏四十八卷》亦载此剧。
  《穿戴题纲》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撰稿人:白伯缟

总本

即戏剧的总剧本,包括每个角色的上下场、对白、唱词、简单动作等,一般供执行排演的人员使用。总本也是安殿本用本之一,供皇帝审批剧本和帝后看戏时阅览,以了解剧情。

南府

清代宫廷戏曲承应及管理机构,约设于康熙年间,府址在皇城内(今南长街南口以西)南花园。隶属于内务府,设大总管一名,乾隆年官级六品。南府下设若干机构,有内学、外学、十番学、中和乐、弦索学、钱粮处、档案房和大差处。乾隆年间民籍艺人增多,均在南府和景山官学,习惯上统称南府学生。景山只设外学、钱粮处和档案房。嘉庆年间革退部分民籍学生。道光三年(1823年)将南府和景山合并,进行了大的改组和裁减。道光七年(1827年),革去全部外学,十番学并入中和乐,改南府为升平署。

昆腔

昆腔:又名昆山腔,是明代最重要的戏曲声腔。它是南戏流经江苏昆山一带,与当地语音及民间音乐相结合的产物,经过昆山音乐家顾坚的改进,至明初遂有昆山腔之称。明代著名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发展和提高有过重大贡献,后人将其奉为“昆腔之祖”。魏良辅与志同道合的乐师、曲师合作,从清唱入手,吸收海盐、弋阳诸腔加以融化、发展,创出清柔婉折的水磨调。伴奏乐器兼用笛、管(箫)、笙、琵琶等。传奇作家梁辰鱼得到魏良辅的合作,用改革后的昆腔创作传奇《浣纱记》,推动了昆腔的传播。
昆腔在发展过程中与当地语言、音乐结合,成为地方化的昆腔,如北方的北昆;南方的苏昆、湘昆、川昆等,形成昆腔系统。此外,昆腔在近百年来又对京剧、川剧、婺剧、湘剧、祁剧、赣剧、桂剧、柳子戏、山西上党梆子和广东正字戏等剧种有过重大的影响,许多剧种至今仍保存着昆曲的剧目、唱腔和器乐曲牌。

酒宴承应剧目

酒宴承应剧目有《柳营会饮  玉马归朝》和《富贵长春》等。

司马

将军属官,《续汉书·百官志》叙:其秩千石。

昇平署

昇平署是清代宫廷戏曲承应及管理机构,其前身为南府。清道光七年(1827年),由于宫廷戏剧活动日渐衰败而大量裁减人员,并改称此名,但习惯上有时仍称南府。其隶属于内务府,设总管1人,首领4人。下设钱粮处、档案房、中和乐。清末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喜好戏曲,遂又大批挑选民籍学生入宫,四大徽班中的很多著名演员都兼充昇平署教习和学生,内学、外学和本家成鼎足之势,戏曲活动空前繁荣。南府和昇平署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戏曲剧本,培养了大批优秀演员,促进了京剧剧种的形成,推动了戏曲艺术的发展。

法宫雅奏

宫中为诸喜庆事所演之戏,如皇帝或皇子指婚,演出《红丝结吉》、《璧月呈祥》,皇帝大婚、皇子成婚,演出《列宿遥临》、《双星永庆》,皇太后上徽号、册封妃嫔、行围等等各有专演之戏。乾隆时礼仪最繁,法宫雅奏之戏亦多,道光以后,巡幸、筵宴等礼渐少,法宫雅奏之戏也随之减少。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此书为中国现存公藏善本书目的总汇,收录了各级各类公藏部门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博物馆,文物保管委员会,高等院校,科学院系统图书馆,中等学校,文化馆,寺庙等781家单位的现存善本图书约13万部,但台湾地区除外。版本目录学上关于“善本”的含义向来是指精加校雠、误字较少的版本或稀见旧刻以及名家抄校、前贤手稿之类。本书目据上述范围选取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而又流传较少的书籍,但不包括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本书目按经、史、子、集、丛5部编排,分部出版。各部类所收各书以著者的时代先后为序;同书有多种版本者,亦按时代先后,先刻本,次抄本,有稿本者排在各本之前。每部书依次著录其书名、卷数、编著注释者、版本、批校题跋者及统一编号。每部书之后有藏书单位代码表和藏书单位检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