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珠尔》
《甘珠尔》贝叶夹装形式
《甘珠尔》经页边围立面描金纹饰
《甘珠尔》经头板纯金欢门中梵藏对照文字
《甘珠尔》经头板纯金欢门中梵藏对照文字
《甘珠尔》纯金欢门
《甘珠尔》经头板纯金欢门中金字
《甘珠尔》纯金欢门中彩绘八宝
《甘珠尔》红漆描金木夹板内侧彩绘八宝
《甘珠尔》经页上之经头板
《甘珠尔》首函
《甘珠尔》经页目录
《甘珠尔》泥金藏语经文
【《甘珠尔》】
  《甘珠尔》,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内府泥金写本,以康熙八年(1669年)写本为祖本謄录而成,全部为108卷(夹)。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乾隆皇帝为庆祝其生母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特颁旨御制金书《甘珠尔》。
  《甘珠尔》为藏文大藏经之一部。此经为长条散叶梵夹装,外包经袱,上下红漆描金夹板,彩色经带捆。每夹一函,共计108函。首叶经头板裱磁青纸,上面覆盖红黄蓝绿白五色经帘,中间凹下部分书梵藏对照金字,两边彩绘佛像二尊。装饰纯金欢门,镶嵌珍珠、珊瑚珠、松石等各色珠宝一万多颗。
  经叶长75cm,宽28.5cm,由深蓝色磁青纸托裱而成,四周单栏,栏线外泥金描绘八宝缠枝莲纹。经叶两面用泥金精写正楷藏文,分别书写目录和经文,每面写8行。
  每函前均附目录,首函有“乾隆三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御制甘珠尔大藏经文序”,序文和目录用汉满蒙藏四体文字对照书写。经叶以藏文字母为序,依次叠放,每摞经叶的四个立面均饰以泥金彩绘八宝图案,既显示了藏经的庄严肃穆,又避免了经叶叠放时发生错乱。这部珍贵的藏经现分别庋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96函(夹)30523页。台北故宫博物院保存12函(夹)。北京故宫博物院所存:《秘密经》第一至四、九至二十五卷;《二般若经》第一、三、四卷;《大宝积经》第一至三、六卷;《律师戒行经》第一至五、七、九至十五卷;《圣胜法念住经》第一卷。台北故宫博物院所存:《秘密经》第五至八卷;《二般若经》第二卷;《大宝积经》第四、五卷;《律师戒行经》第六、八卷;《圣胜法念住经》第二、三卷;《三大般若经》第一卷。对照目录,可知台北故宫所存正是北京故宫所缺的部分。这部珍贵的藏文大藏经被战乱分割于两地已有半个多世纪,殊为憾事,唯海峡两岸早日统一,方可使这部《甘珠尔》复为完璧。
撰稿人:李国强

内府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泥金

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用于书画、髹漆等方面。

祖本

版本学中的专业术语。中国古籍中无论是刻本或是写本,最接近著作人或成书年代的本子最为真实完整,错误也最少,称为祖本或母本。

泥金写本

泥金是用金箔在研钵中慢慢研磨成金粉,加入适量胶水、白芨汁而成为金色液体,叫做泥金。用泥金书写文字的书籍称为泥金写本,字体凸出纸面,有立体效果,金光闪闪,富丽堂皇,永不变色。

乾隆皇帝

崇庆皇太后

乾隆皇帝生母,纽祜禄氏。13岁入雍亲王府,生弘历,封熹妃,后晋熹贵妃。乾隆即位,尊为皇太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病逝于圆明园长春仙馆,终年86岁,葬于清西陵,泰陵东北,名泰东陵。

大藏经

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我国,佛教典籍也随之在我国得到很大发展,翻译、缮写、刊刻的佛经大量出现。除单经外,还整理编辑了大藏经。大藏经相当于佛典的百科全书,内容庞博,其论述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医学、建筑诸多领域,对研究佛文化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大藏经在体系上分为“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甘珠尔”意为佛说部,即佛祖释迦牟尼的教法总集,包括显、密的经、律两部分,共1108种。“丹珠尔”则是佛弟子及研究佛学的学者们对经、律两部分的阐述和论疏,包括密教仪轫和五明杂著等,共3461种。藏文写本甘珠尔经目前所知有三种:一为明景泰写本(不详所藏何处),一为清康熙八年(1669年)写本(现存台北故宫),一为乾隆三十五年泥金写本,现分存于北京故宫及台北故宫。

描金

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其工艺是以毛笔蘸调和好的金粉,在烧好的瓷器上描绘图案花纹,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描金创烧于北宋定窑,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用大蒜汁调和金粉是利用其天然的粘性。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亦常用描金装饰颜色釉瓷器,如著名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

夹板

夹板即定位件,又是钟表机芯的基础构件。它将机内的原动系、传动系、擒纵调速系、走针系及上条拨针系等所有零部件系统地装配在一起,构成一个钟表机芯。夹板的具体作用还有如下两点,一是保证钟表机芯中各系零部件工作时的相对位置,二是保证钟表机芯中各系零部件工作时具有最佳状态的轴向间隙和颈向间隙。钟夹板较简单,一般机芯由二至三块夹板组成,夹板的规格尺寸随机芯的大小而定。表夹板较复杂,尤其是主夹板加工难度大,板上有大量的孔和凹槽,桩和凸坛,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表机中,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和工艺条件,表夹板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

梵夹装

亦称“册叶装”。原专指从西域传来的古印度保存贝多罗树叶梵文佛经以两板相夹的装帧形式。五代时期,中国已有模拟贝叶经装帧的梵夹装出现,明、清时期有所演变。称其“模拟”或“演变”,主要是因为:第一,书写材料已用中国自产的纸张代替了产于南亚热带的贝叶,而书叶仍仿贝叶的狭长形状;第二,各叶不再穿洞系绳。所见印本蒙文经、藏文经以及泥金书写的汉文佛经是以单叶纸张双面书写或印刷,而后集数叶为一叠,用两块厚木板上、下相夹,再用布带捆扎或用盒盛装。

磁青纸

是一种比较珍贵的加工签纸。用深蓝色矿物质染成,两张合裱在一起,挺括坚实,经久耐用,常用以书写佛经或绘画。

镶嵌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线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在春秋时期较盛行。

珊瑚

珊瑚是由生长在海里的一种低级腔肠动物珊瑚虫分泌出来的大量石灰质堆积而成,多呈树枝状,断面有同心层状花纹。其化学成分为碳酸钙,主要以方解石的形式出现,硬度为3.5—4,比重为2.60—2.70。不耐酸碱。珊瑚主要有红、白、绿、紫等颜色,其中以颜色纯正的红珊瑚为上品。
珊瑚质地细腻柔韧坚实,可用来雕刻工艺品或镶嵌首饰,还可入药。在亚洲,珊瑚的主要产地在日本到台湾一线海域,海南岛及西沙群岛亦有出产。
清代,一、二品官员的顶戴都是用红珊瑚制成。

八宝

佛前供器,藏文称之为“八吉祥相”。由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肠八件组成。每件供器含义不同:轮代表佛说大法圆转,万劫不息;螺代表菩萨果妙音吉祥;伞代表张弛自如,曲覆众生;盖代表遍覆三千,净一切乐;花代表出五浊世无所染;罐代表福智圆满,具完无漏;鱼代表坚固活泼,能解坏劫;肠代表回环贯彻,一切通明。因为八宝寓意吉祥,所以成为我国传统工艺中的主要纹饰。

缠枝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缠枝莲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其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以莲花为主题者,称缠枝莲。莲花是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开的。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莲花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成为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此后,莲花就成为瓷器装饰中最普遍的纹样之一。

八宝缠枝莲纹

佛家吉祥物轮、螺、伞、盖、花、罐、鱼、肠称为八宝,以八宝为主体图案,间以缠枝蔓延的莲花为辅,称为八宝缠枝莲纹,是一种传统的吉祥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