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鸡吉吉,很高兴在鸡年和大家见面!下面这些关于鸡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答案吗?
◆鸡从何时开始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

◆还有哪些关于鸡的故事传说呢?

◆有没有以鸡为名的文物呢?
       鸡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家禽之一,早在距今8000年前的河北武安新石器时代磁山文化的遗址中就发现了大量鸡骨,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陕西庙底沟文化遗址亦有鸡骨出土。甲骨文中已出现了鸡的象形文字,殷墟也有鸡类遗骸。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根据《吴地记》记载,在“吴县东”已经出现大型养鸡场——“鸡坡”,表明了鸡与当时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汉书·食货志》里说:“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女修蚕织,则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卷一里也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养鸡差不多是成为小康之家的重要条件了。
  『雏鸡出笼图轴』    
【太阳神祝融】  汉刘向《列仙传》中有个著名的传说,有祝鸡翁者,养鸡百年,有鸡千只,每只皆有名字。祝鸡翁又称朱氏翁,汉人应劭《风俗通义》中说:“俗云,相传鸡本朱氏翁化为之,今呼鸡皆朱朱也。”朱氏翁何许人?很可能就是上古的太阳神朱明,也即广为人知的祝融。

【宝鸡的由来】  还有一个传说,见于《史记》,晋干宝《搜神记》敷演更详。秦穆公时,陈仓县有人从地下挖出一只动物,非猪非羊,十分奇特,时路遇两个童子,称:它叫媪,吃死人脑子,如果想杀掉它,只需将柏树枝插进它的头部。这时媪也开口了:这两个童子叫陈宝,得到雄的可以称王,得到雌的也可以称霸一方。那人于是去追两个童子,童子化为野鸡逃走了。秦穆公听说后就大肆搜索,找到了化为石头的雌鸡,后来果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这也是“宝鸡”地名的由来。

【爱斗鸡的唐明皇】  酷爱斗鸡的 唐玄宗的故事不妨一提。唐玄宗生于乙酉年(685年),属鸡,因此对斗鸡兴趣浓厚。据传奇《东城老父传》述,他建立鸡坊,挑选五百小童,驯养千只雄鸡,其中13岁的贾昌技艺特别高超,被称为“神鸡童”。当时有谚:“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

  『品蓝地斗鸡纹广缎』   
【鸡头壶】  三国末两晋时 越窑、瓯窑创烧的一种陶瓷酒器,以后各地都有烧造,一直盛行至唐初。因其壶嘴呈鸡首状而得名。以青瓷为主,也有黑釉,后来出现白釉。早期鸡头多为实心,短小无颈,并粘贴对称的鸡尾为饰。东晋时,壶身变大,鸡头加长,有圆股形柄,并出现 桥形系。南朝时,壶体升高,颈细长。隋代壶体更加修长,鸡头作曲颈啼鸣状,有龙形柄,系也更复杂了。唐代还有一种三彩鸡壶,细颈,单柄,口下部膨胀呈鸡首式,器型极为特殊。
  『黑釉鸡头壶
  『 青釉鸡头壶


【鸡缸杯】  敞口、平底,似微缩缸形,器壁轻薄,图案多为公鸡、母鸡各一,小鸡三,并点缀湖石、牡丹等,颜色可达五六种,其工艺开启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新路。鸡缸杯数量稀少,极为珍贵,到明末每对已值银百两。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官窑都有仿烧,足见其影响。
  『斗彩鸡缸杯


【鸡血石】  昌化石中含辰砂而呈鲜红斑块或全红如鸡血凝结者称“鸡血石”。昌化石是以致密块状 迪开石为主要成分的一种石料,因产于浙江昌化而得名。
  『“即此是学”印
  『“赐福苍生”印
  『“和神当春”、“怡性悦情”印

【鸡冠壶】  鸡冠壶是辽代的典型壶式之一,系摹仿契丹族使用的各种可以系于马背上的皮囊容器而烧造的,亦称皮囊壶。因壶的上部有鸡冠状穿孔,故称鸡冠壶。又因其形似马蹬,俗称马蹬壶。鸡冠壶的烧制体现了辽代统治者不忘自己是马背上的民族,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能忘本。
  『白釉刻花鸡冠壶』   
 



©故宫博物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