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西谛先生
谢辰生
今年是西谛先生诞辰105周年,故宫博物院举办《郑振铎先生捐献文物展》以示纪念。这个展览展出的是1952年西谛先生捐献给国家的古代陶俑中的一部分,对我来说,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因为五十六年前,我是亲眼看着西谛先生一件一件地把它们买回家的。当时我正在西谛先生身边工作,朝夕相处,对他为什么不惜负债来抢购这批陶俑的历史背景非常清楚,因此,我深深地感到举办这个展览不仅为纪念西谛先生,而且还很有现实意义。
1947年,时值解放战争,有很多珍贵文物通过上海流往国外,陶俑即其中之一种。西谛先生对此深感痛心,但他又无力将所有可能流出国外的文物全部收购下来,所以选择陶俑,是因为其价格比较低廉,即使这样还需多方筹款,负债累累,才能及时抢购,以尽量减少其流往国外的损失。在此期间,著名收藏家张葱玉收藏的唐宋以来的名画被人捆载出国,他对此既感痛心又无力阻止,同时他又联想到还有更多的名画流散到国外,于是他决定收集资料对流失域外的名画进行整理并印刷出版,作为祖国文物流失的历史记录。经过努力,《蕴辉斋所藏唐宋以来名画集》、《西域画》和《域外所藏中国古画》二十四辑先后付梓。无论是抢购陶俑还是出版这些画集,其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供人欣赏,而是用来说明祖国文物大量外流、“楚人之弓未为楚得”的令人痛心的事实,以激发国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爱国热情。
西谛先生离开我们已经45年了,45年来我们的事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西谛先生泉下有知也会感到欣慰,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们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一些西谛先生在世时已经消失了的文物盗掘、走私等现象现在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沉渣泛起。对此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西谛先生说得好:“不仅好利的商贾们是民族文化的叛逆者,既放任他们将古物、古书源源流出的责任者们也将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
我们纪念西谛先生就是要以先生为榜样,学习他那种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遗产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全面、准确、坚决地贯彻执行中央确定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与一切破坏祖国文化遗产的现象作不懈的斗争,为保护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曾为郑振铎先生的秘书、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