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来总理:
我在1947年时,编印了《域外所藏中国古画集》一书,深切地感到,我国古画流落国外者日多,涓涓不息,将成江海。故发奋陈编,辑为是书,以提高人民的警惕心。同时,又觉得雕塑艺术,其重要不下于绘画,而汉唐之石雕和陶俑,流出国外者尤夥。云冈、龙门和天龙山之雕刻,佳者已尽在各国博物院和私人手中。汉魏六朝隋唐各代古墓出土之陶俑,尤为国外公私收藏家收购的目标。帝国主义者和盗墓匪、古董贩子们互相勾结,物一离土,便作出国的打算。而国内收藏者,注意及此者极少。他们每以“俑”为不祥之物,听任流散。我以为:汉唐古画,今已绝不可得,而与古画有同等重要性的雕塑,则尚不难得到,且为值亦尚低廉。因发愿搜罗陶俑,阻止其外流。计自一九四七年春天到一九四八年冬天两年之间,在上海购得汉魏六朝隋唐俑凡四五百件。架上地上,莫非是“俑”。有人说,这屋子大有泥土气。有的说,“如入墟墓”。其中有绝精者,足为我国雕塑艺术的最好的代表作。但我很穷,是举乃大类愚公移山。时时有举鼎绝膑之虞。负债累累,至今未能偿清。然亦从帝国主义者夺回不少好东西。因于1948年秋天,编印《陶俑图录》二册。(因“说明”未写好,迄未出版)。其中除一小部分取材于外文书籍及向国内各公私收藏家摄影者外,都为我自己的收藏。近见首都各博物院,内容极为空虚,雕塑尤少。市上所见,非伪品,即“移花接木”的东西(以此俑的头部拼接于他俑之身上,等等)。我个人收藏这些陶俑,无甚用处。而各博物院,特别是故宫博物院,则极为需要。因拟将个人收藏的全部陶俑,(其中有一部分为唐三彩盘)贡献给中央人民政府,俾能放在各博物院里陈列;一方面补充其“不足”,一方面也提供了研究古代社会生活及衣冠制度的最真实可靠的材料。陈列出来,对于普及历史知识是很有用处的。盼望中央人民政府能够接受我这个微薄的捐献。我这些陶俑都还保存在上海寓所中。如果政府肯接收我的捐献的话,希望能够装箱运京。陶俑的包装是很麻烦的事,需要专门的技术。包装不好,中途一定会破碎损坏的。这笔费用,相当的大。我个人是负担不起的。还有几件很美的俑,因为当初借款之故,还押在他处,此次亦拟赎回,一并运京捐献。很盼望政府能够给我若干奖金,俾能清偿债务。在总理国务百端待理之时,我把这件事来麻烦,心里甚为不安!尚乞于百忙之中,赐以指示。
即致
敬礼!
郑振铎上
1952年6月16日
此信录自国家文物局编、文物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郑振铎文博文集》第511-512页。1952年9月14日,郑振铎所藏文物依照其本人意愿,正式由故宫接收。故宫博物院“1952年局拨郑局长捐献文物”目录单,共计59页,最后一页有“以上59页共655号计655件于1952年9月14日提取讫”。此后,郑振铎又向故宫博物院捐献了2件南宋时期的泥塑罗汉像,故其捐献文物总数为65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