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的憧憬—猴与民间风俗

       《礼记·王制》记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其中侯为五等爵位之第二等,因“猴”与“侯”谐音,故猴成了封官进爵的象征。人们以猴寄托对仕途的期望,例如大猴背上驮个小猴,象征“辈辈封侯”;“马上封侯”表现的则是在马背上坐着猴子;“封侯挂印”是表现一猴在枫树上摘取枝上所挂的一印,意为大权在握。
       白猿献寿又使猴成为祝福长寿的象征。我国古代曾有视白毛动物为祥瑞之说,《太平御览》引《抱朴子·玉策篇》:“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其色白”,所以古称白鹿为瑞兽,白猿亦是。桃本为一种水果,然在传说仙境中生长的桃树,三千年一结实便成了仙桃。人们将“白猿”与“仙桃”巧妙地组合在一起,猿猴手捧仙桃即为白猿献寿,寓意长寿。
       始建于唐朝的白云观为我国著名道观之一。清代,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前来参加庙会的人们都热衷于到观寺的大门前寻找雕刻在汉白玉上的两只小石猴,无论大人小孩都竞相触摸,希冀的是新的一年吉祥、祛病、长寿。在这里,猴又成了能使人们逢凶化吉、祛病延年的祥瑞动物。
 
  
  
茄皮紫釉马上封侯砚滴 《蜂猴图》轴 锡猿猴献寿倒流壶 画珐琅白猿献寿桃式九子盒
  
 
©故宫博物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