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先民的信仰—猴与佛、道二教
猴的体态轻盈,行动敏捷,在古人有关登天的想象中,猴是最重要的对象。三峡一带民间传说古时有马桑树,其根植于地,梢耸于天。一日群猴攀树采果,竟至其顶升天而去。这可能是人类寄托于猴身上的最原始的对于得道成仙的向往。道教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传统宗教,其著名的二十八宿中,白虎七宿之第六宿觜宿以猴为象征,第七宿参宿以猿为代表。佛教的猴王本生故事,讲的是一位为了使百姓免遭屠戮自动让位于暴君隐居山林的国王,在猴王的帮助下救回妻子重登王座的故事。西藏有一则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体现了浓厚的佛教文化色彩。据说有一只猴子得到观音菩萨的点化与山中女妖结婚,生下小猴,经过观音菩萨的帮助最终变成了人。在更为活跃的民间的“百神庙”中,最著名的是有关孙悟空的传说。故事的原型至迟在宋代已经出现,后经一系列的发展演变,特别是经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的流传,孙悟空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孙悟空聪明勇敢,无所约束,表现出追求自由的意志和勇敢斗争的精神,先与道教的玉皇大帝、二郎神等无畏抗争,后又进入佛教神殿中为唐僧取经护驾,一路与妖魔鬼怪拼杀。可见,猴一直是佛、道二教借以宣教的形象。 |
|||||||||||||
|
|||||||||||||
©故宫博物院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