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喾高辛氏是古代的部落首领,相传为黄帝的曾孙。一次,宫中的一位老妇患耳疾,从耳中挑出一蚕茧大小的金虫,置于葫瓢之中,上盖一盘,虫子幻化成犬,五色斑斓,即名之为盘瓠(音户)。当时戎吴部落强大,高辛氏悬赏征讨,能得戎吴之首者赏金千斤,封邑万户,并赐公主为妻。盘瓠衔来戎吴之首,公主与之成婚并入深山居住。三年后,生下六男六女,自相婚配,繁衍后代。高辛氏赐予他们名山广泽,称之为“蛮夷”。这个传说在我国南方瑶、苗、黎族等少数民族中流传甚广,盘瓠被尊为他们共同的祖先。


    《晋书·陆机传》记载了一只名为“黄耳”的狗为主人传递家信的故事,说的是陆机久驻京师,很久没有家里的消息,思念心切,便在自己的爱犬黄耳的脖子上系了个竹筒,把家书放进去,让它寻路南走回家。黄耳果然不负众望,将家信带到,并安然返回。从此,黄耳便成为主人的信使,往来于两地之间。“黄耳传书”也就成为了传递家信的代名词了。


    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里记载,有一次唐明皇和某亲王下棋,杨贵妃抱着从康国(今中亚地区)进贡来的(音窝)(一种小狗)在一旁观看,眼看着唐明皇就要输棋,杨贵妃便把猧子放开,任由它跳上棋盘扰乱了棋局,这一小举动挽回了唐明皇尴尬的颜面,令他非常高兴。


    满族人不食狗肉的传说有多种,流传最广泛的就是黄犬救主的故事。清太祖努尔哈赤当年被追兵围捕逃入河边芦苇丛中,追兵搜寻不到便放火烧荒,而努尔哈赤却因过度疲劳而睡去,不知危难将至。黄犬为救主人跳入河中浸透全身,再跑回主人身边把苇草淋湿,如此来回往复,努尔哈赤终于得救,而黄犬却因累致死。努尔哈赤从此发誓满族人再不食狗肉。


    玩狗是慈禧的一大爱好。美国画师凯瑟林·卡尔在宫中为慈禧画像时,发现内宫有大如楼阁的犬舍,以白石为地板,结构精致美观。宫中有专门的太监服侍慈禧的爱犬,每日带犬在居室外环游一周,驯化它的技能;每日为犬沐浴一次,以防止疾病。慈禧宠爱的狗还备有卧被,特用绸缎制成,极为奢华。每只狗均有慈禧起的名字,只要一闻慈禧呼唤,无不立即应命奔来。慈禧最喜欢两只狗,一只属于司克哀猎犬种。它十分听从慈禧太后的命令,若令它“死”,它会佯装死状,横卧于地,若没有太后的命令,任凭他人千方百计叫它起来都无济于事,乖巧伶俐。另一只是北京种,属哈巴狗之类,毛如金丝,光亮耀目,慈禧呼之为“呆儿”。平日慈禧独坐无聊时,会点几条狗的名字,叫人带来解闷儿。


    我们已拥有了精密的仪器和训练有素的人,为什么有些时候,警犬的作用还是不可替代呢?在紫禁城72万平方米和8000多间房屋的特殊环境里,警犬以敏锐的嗅觉、灵活、
机警和凶猛而被称道。1991年,针对国际国内盗窃文物罪日益猖獗的情况,为了故宫的安全,开始在故宫派专人圈养警犬。这些经过精心饲养、严格训练的警犬,为故宫的安全立下大功。1999年,故宫维修城墙时,在城外搭建了很高的脚手架,这就为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执勤的任务交给了警犬,每当墙外有了任何轻微的动静
,它都会竖起耳朵,仔细聆听,分辨是否有人上来。8月16日晚11点多,蹲守的警犬突然闪电般蹿了出去,并发出呜呜的低吼,朝它的方向望去,人的视力没有发现任何东西,到走近时,才发现警犬在一百多米远的黑夜里,竟发现了一个陌生人爬了上来,刚一露头,就被警犬吓得不知所措,摊成一团,嘴里哆哆嗦嗦地喊到:“饶了我吧!我不跑,千万别让狗咬我!”

©故宫博物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