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返回
清代皇帝的婚姻
  皇帝结婚是国家的盛典,被列在传统的吉、嘉、军、宾、凶“五礼”中的嘉礼,为与普通百姓的婚礼相区别而称大婚。清代入关后的10位皇帝中,有5位皇帝在即位前已成婚,末代皇帝溥仪在位时年岁太小,未到成婚年龄,清王朝就被推翻了,因而在紫禁城中举行过大婚典礼的皇帝仅有顺治、康熙、同治、光绪4位皇帝。
  祥龙聘瑞凤,帝皇的婚姻本应为天下第一绝配佳偶,可是这四位皇帝结婚大多实行的是政治婚姻,清朝初期顺治、康熙二帝所聘的皇后,是以巩固大清政权为首要条件;而清朝晚期慈禧太后是为了自己能够得以控制皇权,亲下懿旨为皇帝选择后妃。太多的政治色彩而酿成诸多不幸,江山与爱情,永远是帝王两难的抉择。
  但是皇帝结婚作为国家盛典,必须隆重地祭拜天地神明,敬尊先祖高堂,诏告臣僚百姓。清代皇帝大婚礼仪浩繁,沿袭了中原历代传统婚礼的主流程式,但也融合了统治民族满族的习俗。既展示了皇家尊贵至极的奢华,也彰显了帝王至高无上的皇权,演绎出一个时代的婚礼经典。
(栏目主持:任万平)
皇帝的婚姻制度
皇帝可以娶多少后妃
  中国历代帝王的后宫无不美女如云,清朝也不例外。然而在16世纪末,努尔哈赤刚开始进行统一女真族各部落的战争时,还没有什么后妃制度,汗王的妻室既没有号位,也不分等级,一律都称福晋。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后,进行了一系列封建帝制的建立与改革,宫廷内的后妃制度也逐步开始建立。 康熙帝以后,典制完备,后宫号位定制严明。皇帝的正妻称皇后,统辖六宫。以下是皇贵妃1人,贵妃2人,妃4人,嫔6人,分居东西12宫,辅佐皇后主内治。嫔以下还有贵人、常在、答应3级,都无定额,随居东西各宫,勤修内职。尽管制度规定得十分严格,但是各朝妃嫔数目的多少实际上并未完全按照规定执行。盛世皇帝康熙、乾隆帝在位的时间都超过60年,多年迎娶的嫔妃总数大大超过规定,而清朝晚期,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相对较受慈禧太后挟制,远远没有那么多的嫔妃。另外嫔妃受晋封的情况也各不相同,这和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
查看详细
谁能成为后宫之主
  清代皇后的确立经历了两种形式,一为从某一满蒙贵族家的女儿中直接指定;另为在八旗家的女儿中选择秀女后再通过复选指立。
  清王朝入关早期,顺治、康熙帝年幼即位,各种朝政尚未完善,时局不稳,所以主要采取了直接指立的形式。自顺治朝以后,清朝选秀女的制度得到不断的完善。据《大清会典》记载,清宫每三年从八旗子弟中挑选一次秀女,各旗13-17岁的适龄女孩都要造册上报,并送到顺贞门待选。初选通过的秀女,称为“记名秀女”,她们将有机会成为皇帝的皇后、嫔妃或者被赐婚给亲王。待到皇帝预计举行大婚典礼的当年,再把那些“记名秀女”召入宫中进行复选,其中一人被指立为皇后,另有若干人被指为妃、嫔等。这些被指定的“准”后妃们,会在指认当天从紫禁城北门神武门出宫回到娘家府邸,等待举行一系列仪式后再被正式迎入宫中。
查看详细
清帝的婚姻情况
  严格的选秀女制度能确保皇族婚配的优先权,然而谁能成为后宫之主有时并非取决于帝王的意志。
  特别是大婚皇帝因为年龄尚幼,婚姻大事不能自己作主,皇后的选定通常是各种政治势力斗争平衡的结果。大婚并非大喜,大婚喜幔下掩盖的政治交易使皇帝、皇后之间常因缺乏感情基础而不合,酿成诸多不幸的婚姻。
清帝大婚礼仪
  清初顺治、康熙皇帝的大婚礼仪尚不成熟,资料也相当缺乏,至晚清时期大婚礼仪已较为完备,其中光绪帝的大婚资料最为齐全。尤其是内务府员外郎庆宽等人所绘的《皇帝大婚图》册,用写实的笔法再现了光绪皇帝大婚的外朝礼仪全景,工笔彩绘,极为精细,给后人留下了研究清朝皇家礼仪的珍贵资料。
  由于皇帝的特殊地位,用于普通百姓的婚前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在步骤和实施上发生了些许改变。清代皇帝的婚前礼,因皇后从记名秀女中指立,不再行“问名”与“纳吉”之礼,又改“纳征”为“大征”,以表明规模宏大。而贵为天子的皇帝,大婚不能“亲迎”,只派遣使节迎娶,称之为“奉迎”。大婚与民婚重要的区别是在“奉迎”前举行“册立”之礼以明确皇后的身份。因为有钦天监推定良辰吉日,所以也就没有了“请期”这个步骤。因此,清代皇帝大婚全程包括:
相关资料:惊人的大婚耗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