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绢本,设色,纵139.4厘米,横57.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自题:“至正元年(1341)十月,大痴道人为性之作天池石壁图,时年七十有三。”钤“黄公望印”朱文印,“黄氏子久”白文印,“一峰道人”朱文印。
鉴藏印:“迪光”白文印,“杜斋”朱文印,“调啸阁”朱文印,“心远堂”朱文印,“安氏吴卿图籍”朱文印等。
此图描绘苏州城西吴县境内天池山的景色。天池山与灵岩山、天平山一脉相连,峰巅矗立巨石,远望巧若莲花,人称华山。其半山坳中,长年积有一泓碧水,名曰“天池”,故被称为“天池山”。是幅兼用高远、深远构图。近景丘陵溪涧、长松茂树,山径迂曲。画面正中,层峦叠嶂,天池居于右上,两侧石壁对峙,池中水阁数椽。主峰两侧烟云流润,使画面虚实相生。
全图构图繁复,高坡陡崖错综杂布,雄秀多姿,但作者状物之笔却较简略,杂树多用横点,山石作披麻皴,线条自然流畅,起落有序。用笔朴厚苍润,变化多端。设色采用“浅绛法”,多用淡赭,并以墨青墨绿合染,冷暖互补,极佳地表现出山色的青葱与阳光的和煦。正如清吴修所云:“赭色微黄画里春,墨青墨绿染精神。”
本幅柳贯长题中称黄公望为“吴兴室内大弟子”,加之黄氏在赵孟頫《行书千字文》卷后题诗时自称“松雪斋中小学生”,都说明黄公望为赵孟頫学生的事实。
《寓意编》、《大观录》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