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部分 宋刻《淳化阁帖》
懋勤殿本《淳化阁帖》
宋刻泉州本《淳化阁帖》
第二部分 明刻《淳化阁帖》
明顾从义刻本《淳化阁帖》
甲本 乙本 丙本 
明潘刻本《淳化阁帖》
甲本 乙本 
明肃府本《淳化阁帖》
甲本 乙本 丙本 丁本 戊本 己本 
明刻泉州本《淳化阁帖》
明王著模本《淳化阁帖》
甲本 乙本 丙本 丁本 
尚有争议的阁帖版本袁褧刻本
甲本 乙本 
第三部分 清刻《淳化阁帖》
清费甲铸本《淳化阁帖》
薛所蕴本《淳化阁帖》
清《钦定重刻淳化阁帖》
返回首页
故宫博物院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北京分形科技

清费甲铸本《淳化阁帖》
  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阁帖》刻石为陕西金石学家费甲铸按“肃府本”初拓摹刻上石而成,又称为“费甲铸本”、“关中本”、“陕西本”、“西安本”,刻成于清代顺治三年(1646),款题“顺治三年丙戌(一六四六)长至月关中费甲铸重摹上石”二行。
  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阁帖》刻石为陕西金石学家费甲铸按“肃府本”初拓摹刻上石而成,又称为“费甲铸本”、“关中本”、“陕西本”、“西安本”,刻成于清代顺治三年(1646),款题“顺治三年丙戌(一六四六)长至月关中费甲铸重摹上石”二行。
  此刻石呈横长方形,共计145石,两面刻字,高宽不一,每石八至十二行不等,由卜栋、卜相、张翔、张文、赵璧、杨复林等刻字,宁献功等立石,是清代对西安碑林藏石的重要贡献之一。在馆藏康熙五十九年(1720)所立《重修碑亭碑记》中记载此次整修之前:“西安府学东北隅,有……淳化阁帖诸石刻”。
  肃府本《淳化阁帖》系统,还有江苏的溧阳本阁帖,有学者认为,甘肃本阁帖和江苏的溧阳本阁帖同属一摹本,即明代温如玉、张应召的摹本。两本字形十分相似,版号也大致相同。笔者认为区分两本可用拓本损泐各自特点来鉴别。江苏的溧阳本阁帖第二卷,《雪凝帖》右上部分有一道斜划痕。《长风帖》四行至八行左上部分有一道斜裂纹。第十卷,《江州帖》第四行,从上到下有一道斜裂纹。

  清拓费甲铸本《淳化阁帖》,线装,十册,纵24.3横15.3(厘米)。第一卷款题“顺治三年丙戌(一六四六)长至月关中费甲铸重摹上石”。
  有仲鲁题签,钤有“周子安”“方氏珍藏”“金石书画”“乐园”“王光如”“雪澄”“赵氏”等印。
  费甲铸本和肃府本版号位置不相同,如,第一卷款题第一卷,西晋宣帝书阿史帖右上方刻版号“一三”二字,而肃府本阁帖在第一卷,西晋宣帝书阿史帖左下方刻版号“一三”二字。第十卷王献之《敬祖帖》第六行“能追求耳”右上刻版号“十,二十五”四字,而肃府本阁帖在王献之《敬祖帖》第五行右下刻版号“十,二十五”四字。费本帖中版号基本上居上(少数居下,部分有双版号),而肃府本阁帖版号居下,费本阁帖版号字体一般方笔居多。而肃府本阁帖版号字体一般圆笔居多。
了解更多 ↓收起 ↑
清费甲铸本《淳化阁帖》卷一(帖页1)
清费甲铸本《淳化阁帖》卷一(帖页3)
清费甲铸本《淳化阁帖》卷一(帖页30)
清费甲铸本《淳化阁帖》卷二(帖页1)
清费甲铸本《淳化阁帖》卷三(帖页1)
清费甲铸本《淳化阁帖》卷四(帖页1)
清费甲铸本《淳化阁帖》卷五(帖页1)
清费甲铸本《淳化阁帖》卷六(帖页1)
清费甲铸本《淳化阁帖》卷七(帖页1)
清费甲铸本《淳化阁帖》卷八(帖页1)
清费甲铸本《淳化阁帖》卷九(帖页1)
清费甲铸本《淳化阁帖》卷十(帖页2)
清费甲铸本《淳化阁帖》卷十(帖页26)
清费甲铸本《淳化阁帖》卷十(帖页31)
薛所蕴本《淳化阁帖》
  薛所蕴于清顺治十八年补刻的《淳化阁帖》,前八卷基本为百泉本阁帖,第二卷有王询书《伯远帖》。卷十帖后刻有薛所蕴题跋。
  薛所蕴于清顺治十八年补刻的《淳化阁帖》,前八卷基本为百泉本阁帖,第二卷有王询书《伯远帖》。卷十帖后刻有薛所蕴题跋。
  康熙杨宾《大瓢偶笔》记载:“顺治十七年,薛所蕴得卫源阁帖石,乃补刻二十九段,上有银锭扣,较肃府顾氏本俱胜。”这是孟州帖石的最早记录。
  该本百泉阁帖是清顺治十七年(1660) 薛所蕴发现, 百泉阁帖已残缺不全,有学者认为薛本阁帖前八卷基本为百泉本阁帖。百泉阁帖年代不早于明洪武二十四年,但明显早于万历二十四年的《余清斋帖》。薛补帖石底本是“南宋绍兴国子监本”。所以综合文献记载推理, 百泉阁帖应为明代刻帖。薛补帖石为清顺治十八年刻帖,卷十帖后刻有薛所蕴题跋:“淳化阁帖摹勒何止数家,或如虎贲之于中郎,徒貌似耳。兹刻遒劲秀逸,神情逼肖,藏姿态于银钩铁画之中,盖毫发无遗憾矣。余见于卫源废石间,纳价购得之。缺二十有九段,友人曹县王君雪双钩镌补,遂成完璧。始于顺治十七年庚子四月,迄次年辛丑六月。河阳薛所蕴识于翕园之宝墨岩。”
  该帖天干版号举例:
  第一卷,东晋元帝书《安军帖》第三行“也”字右下刻有版号“甲一”小字。小标题“梁武帝书”左下刻有版号“甲三”小字。《北边帖》中刻有版号“甲九”小字。
  第二卷,郗超书帖,最后一行下有版号“乙十尾 ”小字。
  第三卷,羊欣书帖一行和二行之间有版号“丙八……”小字。
  第四卷,柳公权书《圣慈帖》中有版号“丁囗 ”小字。
  第五卷,宋儋书帖后有版号“戊二”小字。
  第六卷, 款题左刻有版号“己十三”小字。
  第七卷, 《徂暑帖》第二行和第三行之间,刻有版号“庚囗”小字。
  第八卷, 款题左刻有版号“辛八”小字。
  第十卷, 《鸭头丸帖》第二行右刻有版号“癸四”小字。
  按虽然有专家推论该部阁帖卷一至卷八大部分为明刻阁帖,但该部阁帖明刻部分刻帖摹勒作者等还不清楚,而且该部阁帖前八卷定为明刻也还需进一步考证;而卷九和卷十等为清薛所蕴补刻阁帖。所以,本次数字展,暂且把该部阁帖放到清刻阁帖部分。
  清拓薛所蕴本《淳化阁帖》,纵24.7厘米,横26.5厘米,两函10册系一部共317开半。每册封面均有外签“淳化阁帖”四字,并附该卷书法家名录。该帖和薛所蕴本《淳化阁帖》刻石损泐大致相同,和薛所蕴本《淳化阁帖》刻石天干版号也相同,第二卷有王询书《伯远帖》,十卷帖后并刻有薛所蕴题跋。首开、末开均钤有“乐善堂图书记”等印。
了解更多 ↓收起 ↑
薛所蕴本《淳化阁帖》卷一(帖页1)
薛所蕴本《淳化阁帖》卷二(帖页1)
薛所蕴本《淳化阁帖》卷二(帖页23)
薛所蕴本《淳化阁帖》卷三(帖页1)
薛所蕴本《淳化阁帖》卷四(帖页1)
薛所蕴本《淳化阁帖》卷五(帖页1)
薛所蕴本《淳化阁帖》卷六(帖页1)
薛所蕴本《淳化阁帖》卷七(帖页1)
薛所蕴本《淳化阁帖》卷八(帖页1)
薛所蕴本《淳化阁帖》卷九(帖页1)
薛所蕴本《淳化阁帖》卷十(帖页1)
薛所蕴本《淳化阁帖》卷十(帖页)
薛所蕴本《淳化阁帖》卷十(帖页)
清《钦定重刻淳化阁帖》
  《钦定重刻淳化阁帖》,清宫于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据《毕士安本淳化阁帖》重新排刻,《毕士安本淳化阁帖》,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太宗皇帝赐大臣毕士安一部《淳化阁帖》,此本明代经晋王府藏,后归孙承泽,清初进宫,世称祖石本。《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宋拓淳化阁帖赐毕士安本”,藏于圆明园淳化轩,后不知所踪。该帖至乾隆三十六(公元1771年)年竣工,改变原帖次序,草书加刻释文。帖石存圆明园淳化轩,咸丰年毁。这部《阁帖》摹勒上石时的底本至今仍存。油纸朱笔双钩摹写,以此上石。帖刻之后,再浓墨廓填,装裱成册。初拓若干部,院存三十余部。
  清拓《钦定重刻淳化阁帖》,共计十册。拓本每开纵三十·四厘米,横三十四·八厘米,凡三四九·五开。帖名隶书“钦定重刻淳化阁帖”。每卷首题“钦定重刻淳化阁帖第×”等隶书一行八字,帖尾刻“乾隆三十四年岁在己丑春二月奉敕校正宋淳化阁帖初拓摹勒上石”篆书四行。
  是本钤有“乾隆御览之宝”、“避暑山庄”印。
  《钦定重刻淳化阁帖》,清宫于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69年)据《毕士安本淳化阁帖》重新排刻,《毕士安本淳化阁帖》,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太宗皇帝赐大臣毕士安一部《淳化阁帖》,此本明代经晋王府藏,后归孙承泽,清初进宫,世称祖石本。《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宋拓淳化阁帖赐毕士安本”,藏于圆明园淳化轩,后不知所踪。该帖至乾隆三十六(公元1771年)年竣工,改变原帖次序,草书加刻释文。帖石存圆明园淳化轩,咸丰年毁。这部《阁帖》摹勒上石时的底本至今仍存。油纸朱笔双钩摹写,以此上石。帖刻之后,再浓墨廓填,装裱成册。初拓若干部,院存三十余部。
  清拓《钦定重刻淳化阁帖》,共计十册。拓本每开纵三十·四厘米,横三十四·八厘米,凡三四九·五开。帖名隶书“钦定重刻淳化阁帖”。每卷首题“钦定重刻淳化阁帖第×”等隶书一行八字,帖尾刻“乾隆三十四年岁在己丑春二月奉敕校正宋淳化阁帖初拓摹勒上石”篆书四行。
  是本钤有“乾隆御览之宝”、“避暑山庄”印。
  《钦定重刻淳化阁帖》本帖文、帖字拥有异于其它版本特征,包括:1、原宋讳已改正,卷一,唐高宗《遣弘帖》,首行“敬”字不缺末笔。(帖页38)2、避清帝玄烨、弘历名讳,卷一,唐高宗《文瓘帖》,首行“玄”字缺末笔,避康熙玄烨讳。卷一,唐高宗《遣弘帖》,首行“弘”字缺末点,避乾隆弘历讳,首行末“玄”字缺末点,避康熙玄烨讳。浓墨擦拓,木面。黄色撒金册页引首和尾纸。首册帖前刻有乾隆御题《淳化轩记》和"寓名蕴古"题字。尾册帖后刻乾隆御题及于敏中恭和诗,于敏中、王际华、裘日修三人合撰跋文,钱陈群行书跋文和总理、排类、校对、监造、镌刻诸臣衔名。每册均附有乾隆亲笔“校订”御识,和小楷“释文定异”。
  该帖容庚《丛帖目》、施安昌《名帖善本》等书著录。
了解更多 ↓收起 ↑
清《钦定重刻淳化阁帖》卷一(帖页9)
清《钦定重刻淳化阁帖》卷一(帖页36)
清《钦定重刻淳化阁帖》卷一(帖页38)
清《钦定重刻淳化阁帖》卷二(帖页2)
清《钦定重刻淳化阁帖》卷三(帖页2)
清《钦定重刻淳化阁帖》卷四(帖页2)
清《钦定重刻淳化阁帖》卷五(帖页2)
清《钦定重刻淳化阁帖》卷六(册页1)
清《钦定重刻淳化阁帖》卷七(册页1)
清《钦定重刻淳化阁帖》卷八(册页1)
清《钦定重刻淳化阁帖》卷九(前附页)
清《钦定重刻淳化阁帖》卷十(册页1)
清《钦定重刻淳化阁帖》卷十(册页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