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狩猎风俗肇自远古,最初出于人类生存的需要,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伴随着这种功用的日益减弱,狩猎逐渐成为一项娱乐活动。唐朝统治者有西北少数民族血统,衣冠制度沿袭周、隋。作为马上天子的
李渊、李世民父子,皆以善射出名。在帝王的带动影响下,狩猎风靡华夏,成为时尚。唐诗中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描述,如王维《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张祜《观徐州李司空猎》:“晓出郡城东,分围浅草中。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背手抽金鏃,翻身控角弓。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陕西礼泉郑仁泰墓、乾县
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中均有狩猎俑出土,且制作相当精美。
唐代狩猎盛行是人民自足、自信、自强的时代心态的反映,是大唐帝国蓬勃向上的真实写照。灿烂多彩的狩猎俑正是这一文化背景的缩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