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定鼎中原,以“和”号召天下,以求维系中华一统的天朝大国。进入午门后,太和门广场即在北、东、西三个方向设太和、协和、熙和三座主门,步入太和门后,土字形三台上依次坐落着太和、中和、保和三座大殿,宛如乾卦的三道阳爻。
       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是紫禁城前朝(外朝)的主要宫殿,明、清两代王朝的国家大典都在这里举行。三大殿在明前期原名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明嘉靖之后改名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从名称与使用功能看,三殿名称分别蕴涵着奉天大命、治理国家、自身修养三个层次的含义。
       前朝三大殿是皇权的象征,其宫殿名称和匾、联反映了封建皇帝治国安邦的基本思想。
保和:保持和谐
       保和殿在清代为皇帝年节时赐外藩、王公及重臣宴的礼仪场所,国家选拔才俊的殿试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在此举行。顺治和康熙两代皇帝都曾在此殿居住过。
       殿内双联分别以祖训、天心起首,敬天法祖之旨昭著。
保和殿明代原名谨身殿,为皇帝大典前更衣和典礼后赐宴群臣的地方   从中和殿望保和殿,殿前空间很宽阔   保和殿后大石雕御路为皇帝升朝必经之道   保和殿内为清代皇帝赐宴及主持殿试之所
乾隆皇帝御笔联 乾隆皇帝御笔匾 乾隆皇帝御笔联

皇建有极
君王建立天下大法


祖训昭垂 我后嗣子孙 尚克钦承有永
天心降鉴 惟万方臣庶 当思容保无疆

祖宗的训诫昭明永垂,我后嗣子孙大概能够敬奉继承直到永远吧。
皇天的仁心向下照临,要知道容护抚育天下臣民的使命没有止境。
©故宫博物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