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定鼎中原,以“和”号召天下,以求维系中华一统的天朝大国。进入午门后,太和门广场即在北、东、西三个方向设太和、协和、熙和三座主门,步入太和门后,土字形三台上依次坐落着太和、中和、保和三座大殿,宛如乾卦的三道阳爻。
       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是紫禁城前朝(外朝)的主要宫殿,明、清两代王朝的国家大典都在这里举行。三大殿在明前期原名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明嘉靖之后改名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从名称与使用功能看,三殿名称分别蕴涵着奉天大命、治理国家、自身修养三个层次的含义。
       前朝三大殿是皇权的象征,其宫殿名称和匾、联反映了封建皇帝治国安邦的基本思想。
中和:中正和谐
       中和殿为前朝三大殿中间的一座,其形本于礼记中所载周代明堂之制。凡大典之前,皇帝都要在此升座稍憩,先受执事官员的朝拜,或阅视祝文奏书,检查准备工作。
       中和殿内的“允厥执中”点出了儒家中和之旨。双联分别落在“无逸”和“有常”上,提醒着君主勤于政务,并持之以恒。
中和殿为皇帝大朝前接受典礼执事大臣拜贺的地方   中和殿座落于三台的中央   中和殿仿古代明堂的礼制,面阔及进深各三间,形成“井”字的九宫格   中和殿内中央的皇帝御座
乾隆皇帝御笔联 乾隆皇帝御笔匾 乾隆皇帝御笔联

允执厥中
信守中正


时乘六龙以御天 所其无逸
用敷五福而锡极 彰厥有常

太阳驾六龙永恒地在天空中运行,圣王的所在没有安逸的时候。
君主因广布五福才得到民众拥戴,彰显君王的德泽要持之以恒。
©故宫博物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