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绢本,纵33.8厘米,横119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老韦偃少。绝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两株惨裂苔藓皮,屈铁交错廻高枝。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松根胡僧憩寂寞,厐眉皓首无住著。偏袒右肩露双脚,叶里松子僧前落。韦侯韦侯数相见,我有一匹好东绢。重之不减锦绣段,已令拂拭光凌乱,请公放笔为直幹。张即之七十二岁写。时积雨连霉,槐龙舞翠,与客小饮醉中戏书。”钤“张”朱文印,“张氏”白文印,“即之”朱文印。
鉴藏印:“乾隆御览之宝”朱文印,“古希天子”朱文印,“八征耄念之宝”朱文印,“宣统鉴赏”朱文印,“无逸斋精鉴玺”朱文印。
张即之(1186—1263),字温夫,号樗寮,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参知政事张孝伯之子,文学家张孝祥之侄,以父荫起家为承务郎,历任多官,特授直秘阁致仕。史称张即之“以能书闻天下”。
张即之善写大字,功力深厚,在宋朝书名甚著。元代书法自赵孟頫提倡“复古”后,习书者皆追摹晋唐法度,以“二王”为旨归,反对南宋“以意为书”的书法风潮。元人虞集、袁桷等认为张即之的书法轻肆燥露,是南宋“恶书”的代表人物。
此卷作于南宋宝祐五年(1257),大字楷书录杜甫《戏为双松图歌》,用笔忽粗忽细,结体时有险怪之态而雄强过人。
卷前有署款“东坡”的《古栢图》,非苏轼真迹。尾纸上有明陈新、夏彦良题跋。
《寓意录》、《石渠宝笈》初编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