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知晓,并同意使用
巴里坤团结东路墓地出土清代服饰的科学分析
2022/12/27

新疆巴里坤县是清朝中央政府进军新疆的战略要地,境内留存了大量的清代墓葬和军事设施,这些遗址是清廷定疆固疆的直接见证,对其出土文物的科学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该时期下清代中央对新疆地区的管理制度、贸易往来、服饰文化等信息。本项目的研究对象为巴里坤团结东路考古发掘出土的纺织品文物,出土遗物包括袍服、裤装、冠帽、鞋靴、香囊、佩饰、烟杆、被褥等,保存状况较差,纺织品文物严重糟朽、佩饰刀有一定程度的锈蚀等病害,涉及多项混合材质文物的科学分析工作(图1)。

 

图1  新疆巴里坤团结东路墓地出土清代服饰及各类文物的分析目的

 

在出土纺织品的分析方面,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和红外光谱对纺织品纤维进行形貌观察和种类鉴别;在此基础上,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UPLC-MS)对纺织品染料进行定性分析(图2),检测到该批出土纺织品主要为蚕丝纤维,仅袜子是麻纤维,但均出现严重的糟朽情况;并在绿色、蓝色和黄色织物中均检测到黄檗和靛蓝染料。

 

图2  出土纺织品文物的纤维鉴别、形貌观察和染料分析

 

在出土金属类文物的科学分析方面,主要是综合利用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μ-XRF)、微区X射线衍射(μ-XRD)和拉曼光谱等技术对锈蚀物进行物相分析,确定锌孔雀石(CuZn(OH)2CO3)、碱式氯化铜(Cu2Cl(OH)3)等铜锈蚀物(图3),以及羟基氧化铁(α-FeO(OH)和β- FeO(OH))等铁锈蚀物。

 


图3  出土金属锈蚀物的物相分析

 

对于佩饰刀箸这类复合材质文物的科学分析,综合利用μ-XRF、μ-XRD、红外光谱、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拉曼光谱、能谱分析(SEM-EDS)、X射线成像等技术,对佩饰刀锈蚀物、表面污染物、漆膜残片、刀箸挡头等进行物相分析和结构分析(图4)。

 


图4  出土佩饰刀箸的物相分析和结构分析

 

综上所述,基于多种科学分析方法对巴里坤团结东路墓地出土清代服饰的劣化腐蚀情况、污染物鉴定及制作工艺等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研究成果为后续的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科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