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渠宝笈》著录名称:宋高宗书周颂闵予小子之什马和之绘 图 一卷
绢本 设色 无年款
纵二七·七厘米 横七一三厘米
《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学诗堂贮藏
鉴藏宝玺:八玺全 学诗堂 心气和平 事理通达等
本幅宋高宗楷书、马和之设色画周颂《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载芟》、《良耜》、《丝衣》、《酌》、《桓》、《赉》、《般》全什。钤:“御书”印。右书左画。每幅相间。
是幅前隔水乾隆帝御题行书,有“学诗堂记早成吾,十二和之真迹胪。已是空前无别望,谁知继后有同符”等句。款署“甲辰(乾隆四十九年,一七八四)春闰中澣,御题”。钤宝二:“古希天子之宝”、“犹日孜孜”。后幅于维扬行馆之大观堂御识行书,详记其中原委。并钤:“古希天子之宝”、“犹日孜孜”。
本卷引首乾隆御笔“郅隆神遇”。钤“乾隆御笔”。外题签御笔《宋高宗书周颂闵予小子之什马和之绘图》。下钤“乾隆宸翰”。
是件为乾隆四十九年甲辰(一七八四)于南巡回跸时所得。乾隆帝在见此图时,云:“可以想成周郅隆之盛,穆乎礼乐之缤纷也。”为此引首御书“郅隆神遇”,并赞其“弗克臻此”!乾隆三十五年专辟学诗堂合箧弆藏《毛诗图》,颇费心机,亦因整齐收拾,免其散佚,又增此件,再续艺林佳话。又《石渠宝笈》初编将《鲁颂图》与《商颂图》误为一卷,误题为《三颂图》,至《石渠宝笈续编》时已辨识分明,将之分装成卷,依次著录,并易改题签,学诗堂贮《毛诗图》共十四卷。由此可知,其详加别白、重新审定的原则,并在画中钤“石渠续鉴”玺以识,以存《初编》的著录,最终形成详录法书名画的贮藏地点、材质、尺寸、所绘内容、画中题跋、钤印,甚至包括题签与编纂官考证按语的编纂体例,实现了乾隆帝“精核无遗”的编纂理想,无疑为书画著录的典范,《三编》因循其例。查乾隆帝在《毛诗图》中的御题识语又可见其汇集、厘定的鉴藏特点,由此该书是一部皇家鉴赏史类的书画著录巨作。如在《豳风图》中称董其昌因未观全卷、高士奇亦只见一斑,所以不识其《破斧图》;又据《邶风图》中陆师道题跋而将《齐风图》卷中的宋高宗书改为宋孝宗书;将《石渠宝笈》初编中《宋高宗书小雅六篇马和之补图》厘正为《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六篇》等。其中种种,均可从乾隆帝《御笔续纂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序》中明晓。乾隆帝并身体力行,在《唐风》篇中御题“予曾再临”。故宫博物院藏弘历《御笔诗经图》之风、雅、颂共三十册可证。不仅如此,乾隆聚内府词臣、宫廷画家奉敕绘制《毛诗图》,如《张照书豳风周鲲绘图一卷》《唐岱沈源合画豳风图一轴》《郎世宁唐岱沈源合画豳风图一轴》等均由《石渠宝笈》著录。故宫博物院亦藏《弘历画董邦达补景豳风图册》,并装潢精美。
又,《石渠宝笈》初编中的《毛诗图》归为《书画合璧册》类,至《续编》已列入《列朝集锦书画》中,《三编》在《总目七》中以按语的形式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
(田艺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