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宫展品 首页 皇家庋藏 君臣编著 精覈无遗 皇家宝藏 皇朝秘笈
   
清拓三希堂法帖

非《石渠宝笈》著录

木面 乌金拓 托裱 经折装

墨纸一开 纵二九厘米 横三五·四厘米

查看详细>>
关闭
清拓三希堂法帖

非《石渠宝笈》著录

木面 乌金拓 托裱 经折装

墨纸一开 纵二九厘米 横三五·四厘米

《三希堂法帖》,全称《御制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是清乾隆初年宫廷编刻的一部大型丛帖。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特谕梁诗正、蒋溥、嵇璜、汪由敦等大臣,据内府所藏书画精品目录《石渠宝笈》选择法书,收入三国至明的精品三千四百余件,分三十二卷。摹、刻、拓俱用天下良工,帖石采用上等的“艾叶青石”。帖首刻乾隆十二年(一七四七)上谕,末有乾隆十五年(一七五〇)梁诗正等大臣的刻跋。每四册装一木函,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为序。乾隆皇帝得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唐钩填本)、王献之《中秋帖》(米芾临本)、王珣《伯远帖》墨迹三种,爱不释手,藏于故宫养心殿西暖阁,并称其所藏之室为“三希堂”。《三希堂法帖》因收上述三帖而得名。帖刻成后,帖石嵌安在北海阅古楼至今,凡大臣及翰林之值南斋者即赐一部,道光时加刻花边。《三希堂法帖》的问世,为后世保存了极为珍贵的书法真迹,它的流传为清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是帖钤有“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朱文正方印、“三希堂”朱文长方、“古稀天子”朱文正圆印、“八徵耄念之宝”朱文正方印等乾隆内府宝玺。

(许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