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佚名  大傩图轴

绢本 设色

纵五九·二厘米 横六七·四厘米

《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贮御书房 钤五玺

查看详细>>
关闭
宋  佚名  大傩图轴

绢本 设色

纵五九·二厘米 横六七·四厘米

《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贮御书房 钤五玺

本幅无作者名款,此画面上共有十二人,都穿着奇异服装,戴各式帽子并插有花枝,帽子式样毫不重复,有斗笠、巾、冠、粗角兽头等。他们有人持有农家场院器具,如斗、箩、箕等;有人携拿着鼓、铃、檀板等乐器,还有人持有扇、篓、帚等用具。所有人都戴面具,十二个人团团围住,手舞足蹈,充满着仪式感与欢乐的气氛。

所谓大傩图,即指一种描绘民间习俗的风俗画,这种绘画形式在宋代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傩,是一种古老的驱除疠疫的民间习俗。《论语·乡党》中就有“乡人傩”的记载。《后汉书》记载:“先腊一日,大傩,选中黄门子弟,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百二十人为侲子。”唐代《乐府杂录》中描写道:“用四方相,戴冠及面具,黄金为四目,衣熊裘,持戈扬盾,口作傩傩之声,似除也。侲子五百,小儿为之,朱褶青襦,戴面具。”到了宋代,傩的具体情形和细节则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增加了许多农具,可见这种古老的习俗,到了宋代除了驱除邪祟之外,还有祈求丰收的意味,同时也演变为了一种民间娱乐活动。

(李天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