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赵佶  听琴图轴

绢本 设色

纵一四七·五厘米 横五一·三厘米

《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贮延春阁 五玺全 宝笈三编

查看详细>>
关闭
宋  赵佶  听琴图轴

绢本 设色

纵一四七·五厘米 横五一·三厘米

《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贮延春阁 五玺全 宝笈三编

赵佶(一〇八二 — 一一三五),北宋第八位皇帝,庙号徽宗。元符三年即位,在位 二十五年(一一〇一 —一一二五)。赵佶勤于书画且精于收藏和鉴别,亲自主持翰林图画院,编成《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并刻《大观帖》。能书善画,书法自成一体,称“瘦 金体”,笔画瘦劲尖峭,极具特色。赵佶不仅有许多书画作品传世,一些传世名作亦经过他亲笔题押,在中国书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此幅《听琴图》为设色人物画,描绘官僚贵族雅集听琴的场景。主人公道冠玄袍坐于松前石墩上,双目直视前方,凝神抚琴,前面坐墩上两位纱帽官服的朝士对坐聆听。作者以琴声为主题,巧妙地用笔墨刻画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音乐意境。画面背景简洁,取景于盘绕着盛开的凌霄花的长松与数竿修竹,衬托出庭园高雅脱俗的环境。而几案上香烟袅袅的薰炉,与玲珑石上的古鼎和优雅的琴声一道营造出一种幽美清静的氛围。

画面上方有宰相蔡京手书七言绝一首:“吟徵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蔡京的书风老劲,字势豪健,痛快沉着。画面右上有赵佶瘦金书题“听琴图”三字,较以往的题跋结体稍肥。又在左下钤“御书”朱文方印,上面押“天下一人”。作品构图简净,人物举止形貌刻画生动传神,衣纹线描劲挺略带战笔,树石器具描写工致而毫无呆板,着色浑厚而不失清丽,是宋代宫廷人物画的代表作品。

由于本幅有徽宗题名与画押,此作一度被认为是赵佶所画,后经学者考证,实为宣和画院画家描绘徽宗赵佶宫中行乐的作品,而图中抚琴者,正是赵佶本人。

《听琴图》在嘉庆时曾一度被赏出宫给某王府,光绪年间再度入宫,已改装成立轴,画上原有的宣和诸玺,以及隔水标题和宋尾纸在改装时一并去掉了,仅存本幅上的题字、花押与“御书”大印。

(伏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