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仇英(款)  饯行图卷

纸本 设色

纵二八·五厘米 横一〇七·三厘米

《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贮延春阁 五玺全 宝笈三编

查看详细>>
关闭
明  仇英(款)  饯行图卷

纸本 设色

纵二八·五厘米 横一〇七·三厘米

《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贮延春阁 五玺全 宝笈三编

仇英(? — 一五五二),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寓居苏州。初为漆工,后改学绘画。移居苏州后得识文徵明,并拜周臣为师,主宗南宋“院体“,形成以严谨劲利为主调的艺术风格。中年时画名渐起,经常接受富商和收藏家邀请,至其家中作画。嘉靖十六年(一五三七)应昆山鉴藏家周凤来延聘,居其家六年。尔后又至嘉兴大收藏家项元汴家作画,长达十余年,其间广泛接触、观摩和临摹古代名迹,技艺大进,尤其在继承唐宋传统的工笔重彩人物和青绿山水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晚年与文徵明父子及其门生交往密切,又吸取了“吴派“文人画之长,使作品增添了清雅的气息,其声誉与沈、文、唐相并埓,有“吴门四家“之称。

与仇英的传世真迹《归汾图》对比,可看出此作与仇英原作的差别。《归汾图》中的山体、器具轮廓重线勾之,较《饯行图》中的屋舍线条沉着有力且结构坚实。此外,《归汾图》中的山石点苔浑圆、沉实,而《饯行图》的点苔则为十分密集的短竖线,略显拘谨。本幅落款的字,虽然是仇英署款的惯用写法,但结体略开散,缺乏力度。后幅有周天球题跋。

徐邦达先生于《古书画伪讹考辨》中认为此作“钩笔太软弱生涩……小款字也不同于其他真迹所见“,故定此作品为伪作,就画作时代来看可能绘于明末清初之间。刘九庵先生于《中国历代书画鉴别图典》中鉴定为明人伪作。谢稚柳先生认为此画有疑,但题跋可确定为真。总之,这幅《石渠宝笈三编》著录的作品具有一定水准,但不是仇英真迹。

(张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