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一三〇一 — 一三七四),字元镇,号幻霞生,别号云林子等,无锡(今属江苏省)人。家境豪富,筑“云林堂““清閟阁“,收藏图书珍玩。工诗文,善画山水、竹石,长于书法,谙熟音律。中年以后,既信奉道教,又崇尚佛学,他在诗中自述:“嗟余百岁强半过,欲借玄窗学静禅。“到了晚年,索性卖去田宅,疏散财产,弃家遁迹,“扁舟蓑笠,往来湖泖间“,过着“不事富贵事作诗“的超然于物外的隐逸生活,思想愈加空寂。其山水宗法董源,参以荆浩、关仝笔法,用笔方折,创“折带皴“写山石,画树木兼师李成。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意境清远萧疏,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画风对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画影响颇大。书法从古隶入手,又以二王为宗。后人把他和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为“元四家“。
本幅右上题识云:“余与赵君善长以意商榷作狮子林图,真得荆、关遗意,非王蒙所梦见也。如海因公宜宝藏之。懒瓒记。癸丑十二月。“本幅钤有明项元汴、董其昌,清孙承泽及清内府乾隆、嘉庆、宣统诸帝等藏印数十方,乾隆帝弘历题记六则。
倪瓒是元代著名画家,为元四家之一,生活在元末明初时期。按此图书款作癸丑,是为明洪武六年(一三七三),即其卒前一年。题中所称赵善长即元末明初画家赵原,又作赵元,字善长,山东人,寓居江苏苏州。赵原擅画山水,洪武五年(一三七二)应召入内廷供奉,忤旨被杀。题中所记之年,赵原已经被杀,又何来商榷之辞,由此可知这幅画上的题识必然有问题,且此图画法虽多用枯笔干墨,但笔力孱弱,题款字迹只是略具倪瓒书风,而乏清逸之姿,显然出自伪造。另外,此图最早的收藏者为项元汴,其后入清为孙承泽所有,乾隆时入内府,可见为明人的仿摹之作无疑。
就是这样一幅明显的赝品,弘历却对它钟爱有加,命内廷重新装裱,收入《石渠宝笈》初编,亲自题签书写引首,并不厌其烦地一题再题。在乾隆二十七年的那次南巡行至狮子林时,特命邮寄此卷至吴地,临摹一过并题诗一首留于吴中。此卷除引首外,前、后隔水均有弘历题识,卷后有其于壬辰(一七七二)、癸巳(一七七三)、甲辰(一七八四)题诗、题记。末段为臣工考据之论,由梁国治、刘墉、彭元瑞、董诰、曹文埴等共撰,梁国治楷书题写。
(文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