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图是王翚早期小青绿设色山水画的代表作。图中皴染细腻,设色明快,体现了对赵孟頫、赵令穰青绿设色法的领悟和研习。
王翚《云溪高逸图》卷
纸本 墨笔
1672年
时年41岁
此卷是王翚为友人笪(音“达”)重光所作。画卷的前段仿宋米芾山峦、沙渚(音“煮”),后段仿明唐寅山石、树木、劲竹,体现了王翚学仿不同风格的深厚摹古功力,同时展现了他“融古出新”的画学之路。卷后有二人共同好友恽寿平题。
王翚《晚梧秋影图》轴
纸本 墨笔
1686年
时年55岁
此图以墨笔绘池上高梧疏柳,坡头二人对语。其右有恽寿平书七绝一首并长题,通过恽氏的长题可知,王翚与恽寿平当时在友人徐乾学家留宿。王翚通过观察庭院中月光下的梧桐树影,触景生情地联想到了董北苑(源)、巨然、房山(高克恭)、海岳(米芾)的水墨点染技法,说明王翚既有着深厚的“以古人为师”之基础,又具备敏锐的“以天地为师”之观察力,是位善于从生活中体会古人画理、画论、画技精妙之所在的画家。
王翚《仿董巨嵩岳图》轴
纸本 墨笔 局部设色
1694年
时年63岁
此图是王翚在京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期间,为祝贺王时敏之子王掞五十寿辰而作。仿董源、巨然山水布局,皴擦点染干湿互现,笔力坚实,是其笔墨精熟之作。
王翚《云溪高逸图》卷
纸本 墨笔
1672年
时年41岁
此卷是王翚为友人笪(音“达”)重光所作。画卷的前段仿宋米芾山峦、沙渚(音“煮”),后段仿明唐寅山石、树木、劲竹,体现了王翚学仿不同风格的深厚摹古功力,同时展现了他“融古出新”的画学之路。卷后有二人共同好友恽寿平题。
王翚《晚梧秋影图》轴
纸本 墨笔
1686年
时年55岁
此图以墨笔绘池上高梧疏柳,坡头二人对语。其右有恽寿平书七绝一首并长题,通过恽氏的长题可知,王翚与恽寿平当时在友人徐乾学家留宿。王翚通过观察庭院中月光下的梧桐树影,触景生情地联想到了董北苑(源)、巨然、房山(高克恭)、海岳(米芾)的水墨点染技法,说明王翚既有着深厚的“以古人为师”之基础,又具备敏锐的“以天地为师”之观察力,是位善于从生活中体会古人画理、画论、画技精妙之所在的画家。
王翚《仿董巨嵩岳图》轴
纸本 墨笔 局部设色
1694年
时年63岁
此图是王翚在京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期间,为祝贺王时敏之子王掞五十寿辰而作。仿董源、巨然山水布局,皴擦点染干湿互现,笔力坚实,是其笔墨精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