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版权所有
网站建设北京分形科技

王翚《仿古山水》册页

纸本  设色

1662年

时年31岁

此图是王翚早期小青绿设色山水画的代表作。图中皴染细腻,设色明快,体现了对赵孟頫、赵令穰青绿设色法的领悟和研习。

王翚《云溪高逸图》卷

纸本  墨笔

1672年

时年41岁

此卷是王翚为友人笪(音“达”)重光所作。画卷的前段仿宋米芾山峦、沙渚(音“煮”),后段仿明唐寅山石、树木、劲竹,体现了王翚学仿不同风格的深厚摹古功力,同时展现了他“融古出新”的画学之路。卷后有二人共同好友恽寿平题。

王翚《岩栖高士图》轴

纸本  墨笔

1672年

时年41岁

此图画面为高远式构图,结构严谨,意境清幽,是王翚早期精研唐寅画法后的变化所得。有笪重光题诗及藏印,并有恽寿平和诗。

王翚《松溪策杖》册页

纸本  设色

1674年

时年43岁

此图是王翚、吴历等八家画《寿意图》册中一开。直接以青、绿色晕染石面,设色清透,表现出山石秀润明洁之美。

王翚《晚梧秋影图》轴

纸本  墨笔

1686年

时年55岁

此图以墨笔绘池上高梧疏柳,坡头二人对语。其右有恽寿平书七绝一首并长题,通过恽氏的长题可知,王翚与恽寿平当时在友人徐乾学家留宿。王翚通过观察庭院中月光下的梧桐树影,触景生情地联想到了董北苑(源)、巨然、房山(高克恭)、海岳(米芾)的水墨点染技法,说明王翚既有着深厚的“以古人为师”之基础,又具备敏锐的“以天地为师”之观察力,是位善于从生活中体会古人画理、画论、画技精妙之所在的画家。

王翚《仿董巨嵩岳图》轴

纸本  墨笔  局部设色

1694年

时年63岁

此图是王翚在京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期间,为祝贺王时敏之子王掞五十寿辰而作。仿董源、巨然山水布局,皴擦点染干湿互现,笔力坚实,是其笔墨精熟之作。

王翚《水阁延凉图》轴

纸本  设色

1710年

时年79岁

此图设色既仿宋惠崇、赵令穰湖山小景法,又参以己意,生动地表现出湖光水色之美以及清幽简淡的意境,是王翚晚年佳作。

王翚《仿古山水》册页

纸本  设色 

无年款

此组册页是王翚仿宋元名家青绿设色画作,它们以石青、石绿作为主调而求其变化,浓烈而不俗艳,妍丽而秀雅。从风格和笔墨看,应是他中年小幅山水画精品。

王翚《庐山听瀑》轴

纸本  墨笔

1655年

时年24岁

此图是王翚早期的画作,其绘画技法尚不成熟,用笔刻露而欠含蓄,墨色湿润稍欠浑厚,整体画风略显生硬呆板,但是已显露出一定的笔墨功力。

王翚《仿古山水》册页

纸本  设色

1662年

时年31岁

此图是王翚早期小青绿设色山水画的代表作。图中皴染细腻,设色明快,体现了对赵孟頫、赵令穰青绿设色法的领悟和研习。

王翚《云溪高逸图》卷

纸本  墨笔

1672年

时年41岁

此卷是王翚为友人笪(音“达”)重光所作。画卷的前段仿宋米芾山峦、沙渚(音“煮”),后段仿明唐寅山石、树木、劲竹,体现了王翚学仿不同风格的深厚摹古功力,同时展现了他“融古出新”的画学之路。卷后有二人共同好友恽寿平题。

王翚《岩栖高士图》轴

纸本  墨笔

1672年

时年41岁

此图画面为高远式构图,结构严谨,意境清幽,是王翚早期精研唐寅画法后的变化所得。有笪重光题诗及藏印,并有恽寿平和诗。

王翚《松溪策杖》册页

纸本  设色

1674年

时年43岁

此图是王翚、吴历等八家画《寿意图》册中一开。直接以青、绿色晕染石面,设色清透,表现出山石秀润明洁之美。

王翚《晚梧秋影图》轴

纸本  墨笔

1686年

时年55岁

此图以墨笔绘池上高梧疏柳,坡头二人对语。其右有恽寿平书七绝一首并长题,通过恽氏的长题可知,王翚与恽寿平当时在友人徐乾学家留宿。王翚通过观察庭院中月光下的梧桐树影,触景生情地联想到了董北苑(源)、巨然、房山(高克恭)、海岳(米芾)的水墨点染技法,说明王翚既有着深厚的“以古人为师”之基础,又具备敏锐的“以天地为师”之观察力,是位善于从生活中体会古人画理、画论、画技精妙之所在的画家。

王翚《仿董巨嵩岳图》轴

纸本  墨笔  局部设色

1694年

时年63岁

此图是王翚在京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期间,为祝贺王时敏之子王掞五十寿辰而作。仿董源、巨然山水布局,皴擦点染干湿互现,笔力坚实,是其笔墨精熟之作。

王翚《水阁延凉图》轴

纸本  设色

1710年

时年79岁

此图设色既仿宋惠崇、赵令穰湖山小景法,又参以己意,生动地表现出湖光水色之美以及清幽简淡的意境,是王翚晚年佳作。

王翚《仿古山水》册页

纸本  设色 

无年款

此组册页是王翚仿宋元名家青绿设色画作,它们以石青、石绿作为主调而求其变化,浓烈而不俗艳,妍丽而秀雅。从风格和笔墨看,应是他中年小幅山水画精品。

王翚《庐山听瀑》轴

纸本  墨笔

1655年

时年24岁

此图是王翚早期的画作,其绘画技法尚不成熟,用笔刻露而欠含蓄,墨色湿润稍欠浑厚,整体画风略显生硬呆板,但是已显露出一定的笔墨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