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式古建筑木构保护及木作营造技艺培训班

2014-08-20

  为了丰富与提高文物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官式古建筑木构保护及木作营造技艺的知识和能力,受国家文物局委托,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于2014年8月4日至8月17日承办了此次培训班。培训班邀请故宫博物院内外的资深专家学者,从官式古建筑的保护原则与理念、研究基础、基本知识、设计方法、保护修缮技术、工程实例与档案记录,以及官式古建筑木作营造技艺的基本知识与实践等方面进行理论授课与现场教学。30余名学员来自全国17个省市古建筑研究、保护与修缮单位的一线,具有管理、设计、施工、质量监督等方面的经验。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故宫博物院的感召与吸引之下,走进故宫,系统地了解官式古建筑木构保护及木作营造技艺的历史脉络与发展现状,建立对官式古建筑保护的科学理念与全面认知。


  (1)开班仪式

  8月4日上午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开班仪式。国家文物局人事司谢冰司长主持开班仪式,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董保华、中国紫禁城学会常务副会长晋宏逵、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等领导以及部分授课专家与全体学员出席开班典礼。




  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首先讲话。他说,承办此次培训班对于故宫博物院来说是非常好的学习与交流机遇。故宫博物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也是官式建筑最后的辉煌之作。对于故宫古建筑群来说,面临很多保护与利用的挑战。历时19年的故宫整体保护修缮工程已进行了14年,清退了13个占用古建筑的单位。目前,故宫整体保护修缮工程进入新的转折阶段。古建筑保护的基础工作诸如保护理念、材料、传统工艺、保护经验以及人才储备等等,都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此次培训班也是一个研讨班,要实实在在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故宫博物院于2007年成立古建筑研究中心,2013年12月,故宫博物院作为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获得评估认定通过。故宫的每一项古建筑维修工程都是独一无二的研究课题,是建立在充分科学研究基础上的充满智慧的文化传承工程。秉持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才能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中国紫禁城学会常务副会长晋宏逵代表授课专家讲话。他说,文物事业快速的发展不仅依托于资金的投入,更重要的在于人才队伍的力量建设。通过培训班的形式培养骨干人才在文物系统具有优良的传统。作为此次培训班的授课老师,他希望学员珍惜此次培训机会,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完成结业考核,达到培训班预期的目标。


  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董保华讲话。他说,此次培训班在故宫博物院举办,可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此众多的业界专家进行授课,代表了官式古建筑理论与实践的高水平。目前,中国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已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但现状不容乐观:木作传统技艺日渐消失,缺乏新生力量的补充,传承危机显现,亟需系统化、科学化的研究以及与实际维修保护工程的应用结合。因此,该培训班基于此项技艺的历史与现状而提出,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故宫作为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明清官式建筑群,是官式建筑木构保护与木作技艺传承与创新的绝好研究对象与实践对象。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最具代表性的基地,同时承担着世界上最大规模、最完整的明清皇家建筑群的保护任务。故宫博物院还是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拥有数代相传的技艺传承保护与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基础,拥有多位具有多年古建筑修缮经历的木作专业师傅,经验丰富、身怀绝技。此次培训课程内容充实,理论、现场、技能展示、和实践操作兼备。谈到对于培训的几点要求和期望,他期望学员们放下事务,以“空杯”心态专心学习;放下杂念,安心学。最后,谈到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他引用单霁翔院长提出的观点,总结为“保护是前提,利用是过程,管理是手段,传承是目的”。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怀着广阔的视野,以一定的高度和科学的方法来审视与开展古建筑保护维修工程,不断提高古建筑保护维修工作的水平和层次。


  (2)专题授课


  历时15天的培训班以专题授课、现场教学和交流讨论的形式展开。教学内容以官式古建筑木构保护与木作营造技艺为主线,由业界16位专家开设18场专题授课。培训班的授课教师阵容强大,覆盖面广。尽可能地汇集了故宫博物院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其他文博单位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不仅学术各有专攻,且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


  开班仪式结束后,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以《走有中国特色古建筑保护之路——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为题,进行了培训班第一堂授课。从“加强古建筑安全监测”、“加强古建筑环境整治”、“加强古建筑测绘勘察”、“加强古建筑日常保养”、“加强古建筑防灾保护”、“加强古建筑科学


授课教师单霁翔先生


授课教师晋宏逵先生


授课教师王其亨先生


授课教师姜笑梅女士


授课教师张之平女士


授课教师郭建桥先生


授课教师张克贵先生


授课教师李永革先生


授课教师王时伟先生


授课教师郑宇先生


授课教师刘畅先生


授课教师尚国华先生


授课教师陈东先生


授课教师徐怡涛先生


授课教师王子林先生


授课教师王乃海先生


  研究”、“加强古建筑技艺传承”、“加强古建筑材料保护”、“加强古建筑合理利用”、“加强古建筑文化传播”等十个方面全面、深度并有针对性地诠释了“走有中国特色古建筑保护之路”的理念。基于故宫博物院所拥有规模宏钜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及其作为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和观众量居首位的博物馆这样的独特文化身份集合,故宫古建筑保护的文化使命和历史责任是独一无二的,故宫古建筑的维修工程绝不是一般的建筑施工工程,而是建立在充分科学研究基础上的充满智慧的文化传承工程。此次培训班的首场授课,让学员们充分体味到主讲人对故宫的浓厚情感、对古建筑保护投入的热情,以及深刻的创见与高屋建瓴的思考。


  开班当日下午,中国紫禁城学会常务副会长晋宏逵的授课题目是《故宫保护维修工程与国际社会的互动》。他介绍了“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理念与实践”国际研讨会与《北京文件》、《关于北京世界遗产地保护与修复的评价与建议》,阐述了此次会议及其成果的价值与指导意义,阐述了故宫保护维修工程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在认识故宫古建筑群特征的基础上,在对策、目标确定之后,主讲人详细解析了依据文物价值和文物的保存状况的评估结论而进行的具体技术措施,包括台基与墙体、地面、大木构架、屋顶、油漆彩画、内外檐装修的维修技术选择以及现代技术的选择。此次授课使学员对故宫保护维修工程及实践建立了全面的了解和认知。


  之后的课程有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姜笑梅讲授《古建筑用木材构造、性质及其应用要求》、天津大学建筑系教授王其亨讲授《中国古代建筑设计探秘》、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之平讲授《中国木结构古建筑的保护修缮(以勘察设计为主)》、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张克贵讲授《故宫明代官式建筑大木结构》、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李永革讲授《清官式古建筑传统木作营造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上、中、下)、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时伟讲授《倦勤斋的价值评估及保护原则》、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子林讲授《慈宁宫及慈宁宫花园历史沿革》、故宫博物院高级工程师郭建桥讲授《古建木结构传统做法中的一些基本“规矩”》、故宫博物院高级工程师夏荣祥讲授《北方官式古建筑木构营造与修缮》、故宫博物院高级工程师、工程管理处处长尚国华讲授《故宫古建筑维修工程中的木构修缮实例》、北京市文物局古建工程师、副处级调研员王乃海讲授《古建筑木结构勘测与修缮加固要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刘畅讲授《文物建筑测绘与勘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徐怡涛讲授《建筑形制考古学视角下的明清官式建筑研究》、郑宇《文物保护维修工程资料档案》以及承德市文物局古建园林工程科陈东讲授《承德清代官式古建筑概述》等。


  任课专家就各自研究主题进行了精心备课和尽心授课,将自己几十年的研究精华与实践心得毫无保留地与学员们分享。学员全身心地投入听课与思考。每场课堂上设置提问环节,紧密围绕授课内容,讨论气氛热烈,思想火花精彩碰撞。


  (3)现场教学


  培训班的现场教学是让学员建立对于官式古建筑木构保护与营造技艺直观认识和体验的有效方式,是室内授课的有效补充。在保障安全第一的条件下,实地踏访古建筑现场和工地一线,让学员在教学现场近距离观察不同时期的官式古建筑,对照实物进行型制分析与做法,就相关问题随时思考与提问;约请相关领


 


 


  域的专家进行现场授课,并将课堂的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予以呈现。此期现场教学主要在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如宫殿区、避暑山庄博物馆、普宁寺、殊像寺、普陀宗乘之庙和故宫的部分未开放区域如倦勤斋、漱芳斋、重华宫、建福宫花园、慈宁宫及慈宁花园、大高玄殿、午门雁翅楼等处展开。学员们普遍感到以故宫为代表的明清官式古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古代宫城发展历史上现存惟一实例和最高典范。故宫建筑群的严谨与气魄、殿宇的构造与做法,代表了中国官式古代建筑最后阶段的高度艺术与技术成就。这座历经沧桑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是故宫博物院拥有的独一无二的世界级文化资源。只有亲临现场和实地踏查,才能亲身感受其博大精深的魅力;只有通过参加故宫博物院的培训班,才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与木构保护的传承、发展的脉络与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4)木作实践

  为了更好地进行演示和实操,培训班将木匠的工作台搬进了教室,展示了各种常用木作工具,如斧、锛、凿、锯、刨、锤以及弯尺、墨斗、划扦等,生动地诠释了“大木匠的语言”。老师一边进行演示,一边解释了官式作法中的尺寸要求、制作规矩和口诀心法。此外,斗栱作为中国古建筑最有特色的构件,其构造复杂,制作规矩颇多,因此,对于斗栱构造的熟知是官式建筑木构知识的必修课和基础课。三朵不同部位的典型斗栱模型作为教学材料,由老师进行了详解,学员们均上手练习拆装,加深了记忆和直观认识。烫样,即中国古建筑在设计时所做的模型,也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透过仔细观察故宫博物院所存留至今的烫样,能更好地理解古建筑营造技艺之精、之巧。学员们普遍感到,对官式营造基本操作规则的了解是文物建筑保护一线工作者的基础课,对于工程管理、设计和施工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上手演练,多学多练,才能真正理解建立起准确、全面的概念。


 


  (5)培训考核与交流座谈


  为了能够真实、有效地反映学员们的学习成果,使培训结业考核达到更好的实际效果,培训班以学术论文的形式进行结业考核。按照要求,每位学员均提交了一篇不少于4000字的、与培训主题紧密相关的学术论文。最终,提交的论文总字数达三十余万字,学员们提交的论文选题丰富,将培训所得充分结合学员自身的学术背景与工作经验,把从官式建筑得到的思考与启发融于地方作法。


  培训班的教学管理组根据提交论文的主题不同,约请了故宫博物院6位评阅专家进行论文审读。专家们在仔细审阅每篇论文后,分别填写了《专家评阅意见表》。从论文选题、文献综述、创新成果、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科研能力、学术规范、论文写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为论文打出相应的分数档级,并给出评审意见。


  8月26日下午,培训班考核点评会与座谈会召开。6位评阅专家悉数到场,就学员的考核论文逐篇现场点评,学员与专家进行互动交流。专家中肯地指出了每篇论文的亮点与不足,并强调此次考核方式为“命题作文”,应充分体现与培训内容的结合;同时,强调学术规范和创新性要求,提出论文所必须具备的要素。


  在交流讨论环节中,学员们纷纷畅谈了对此次培训班的收获、感想和建议。学员表示,此次培训班汇聚了国内高水平的专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贯通;授课教师的讲课方式各不相同,但各有专业和特色,都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他们对于古建筑保护与维修的认识和思考,并分享了相关工程实例的经验总结。学员提出,通过参加此次培训班和写作考核论文,对于官式古建筑产生了系统的认知,对于古建筑木构以及营造体系建立了科学的保护理念,产生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他们将所学应用于工作当中。有学员表达了对于培训班的建议,包括增大现场教学的内容比例,期望有机会多到施工现场进行实操,内容覆盖南北方官式建筑差异性的问题等等。


  座谈会最后,中国紫禁城学会常务副会长晋宏逵进行总结。他提出四个方面的问题,与培训班的主旨和主题直接相关,触及我国古建筑保护与修缮的本质与现状,发人深省。一是如何理解文物保护理论的问题。在从“文物保护”迈向“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时期,遗产保护理论的指导意义和重要性不可忽视。遗产保护理论的形成与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遗产保护史息息相关,所以,要研读一些遗产保护史的著作。例如欧洲提出的保护理念——真实性、价值观、可逆性等是适用于其当地历史和环境所产生的,继而才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共识的。遗产保护史正是说明了现有文化遗产保护所常用的概念和来源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从实际出发的。理论不是教条,是我们考虑实际问题的钥匙和工具,是思维方式的促进,是方法论。当前,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处于正在形成和不断发展之中的。二是如何理解文物保护技术与传统技艺之间关系的问题。传统技艺是我国非常珍贵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本身是需要传承的。故宫的古建筑本身就是用传统技艺建造、并保存至今的。但必须意识到,今天的遗产保护与封建时代的古建修缮目的是不同的,遗产保护的目的是保存历史价值,使之传流久远。鉴于此,在遗产保护理念的支持下,传统技艺肯定要有所改变。三是官式建筑与地方建筑作法的关系。因为历史上地方性和等级性的差异,官式建筑和地方建筑是两类差异性很大的建造体系。对于今天的遗产保护来说,社会等级不存在了,但有地方性特征保存的问题。应该认识到,官式建筑技艺是中国古建筑中特殊的门类,中国古建筑研究史的开端就是始于对官式建筑技艺的发掘。但同时,梁思成、刘敦桢先生等前辈已经注意到对地方工艺和技术的探索。今天我们学习官式技艺,并不是说要移植、模仿到地方;而是通过了解、分析官式建筑来启发对于地方建筑作法的发掘、传承、分析和应用。发掘、传承地方建筑营造技艺,这是一个丰富多彩、大有可为的领域。四是古建工程对于木作营造技艺传承的重要性。木作营造技艺传承是很重要的问题,其特征决定了传承的路径。传承要通过工程团队的实践,要有相当的工程规模和实践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对于遗产保护的管理者来说,一定要注重对于工程技术的了解,这是做好科学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最后,他强调,此次培训班所提供的故宫经验和做法为大家提供的是思路参考和交流机会,而不是照搬于地方做法。希望大家保持与故宫博物院的交流,保持学员之间的交流。


  (6)结业仪式


  8月16日下午,培训班结业仪式在故宫博物院工会教室举行。故宫博物院科研处处长宋玲平主持,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纪蓉,中国紫禁城学会常务副会长、故宫研究院古建筑研究所所长晋宏逵,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张克贵、王时伟、尚国华、郭建桥、夏荣祥等授课教师出席,培训班所有学员和教学管理组成员参加。


  首先,故宫博物院科研处业务培训科科长陈瑞作培训班总结报告。从培训内容、授课教师与培训学员以及教学管理等三个方面作了总结。接下来,来自苏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的高级工程师、副所长马振暐作为学员代表发言,表达了对于此次培训班的感谢、收获与感想。他说,半个月的课程中,这么多国内顶级的专家学者为精心地传道授业,在这里学到的不止是文物保护的先进理念和做法,更体会到这些“大家”们对文物保护事业的那种敬业,那份深情。此次培训班让学员领悟到,其实,从事文物保护事业就像研究学问的过程一样, 需要广泛地学习,认真的求教,慎重地思考,明晰的分辨,诚心地实行。在更多时候,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不应只满足于程式化的操作,而应更深入到对文物保护实质的研究之中。怀着这份恭敬而卑微的心情,鼓起开拓的勇气,从工作的点滴踏实做起,相信文物保护事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之后,故宫博物院张克贵研究馆员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说,官式古建筑木构保护及木作营造技艺是一门学问,是需要长期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此次培训班是一个好的学习开始,希望同学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消化、积累和提高。培训班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切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些都是教学相长、提高认识的有效途径,希望古建筑研究与保护系列的培训班能长期办下去,作为故宫博物院与其他文物保护机构合作交流的阵地和平台。


  接下来,由院领导和专家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最后,故宫博物院宋纪蓉副院长讲话。她详细介绍了故宫学院的成立、定位及已经开展的工作。故宫学院有四个层面的培训面向,分别是面向故宫博物院、面向业界、面向国际和面向公众。目前,各类培训项目都已稳步开展,成效卓著。并对学员提出殷切的期望,她说,此届培训班的学员是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新一届的结业生,希望大家在回到全国各地,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之后,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贡献更大的力量;能把在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的学习经历和感受与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一起分享,让他们也加入关注故宫、热爱遗产的行列。


(陈瑞/文  王琎、陈瑞、张涵/摄)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