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策展记
——“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系列讲座第一讲

时间:2023-05-22

  2023年5月12日上午,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研究馆员王子林老师作题为“‘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策展记”的专题讲座。王子林老师,1989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同年入故宫博物院工作,从事宫廷文物的保管、陈列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对象是明清宫廷建筑与宫殿原状陈设,注重探索其生、成、壮、微的发展演变。代表著作有《紫禁城原状与原创》《明清皇宫陈设》《唤醒沉睡的宫殿:故宫宫廷原状考察》《抱蜀不言:乾隆七十三年的坚守》《紫禁城建筑之道》《钦安殿原状》(主编)、《日升月恒:紫禁城的文德光华》。主持展览有《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以及太上皇宫原状陈列。


  该讲座为“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系列讲座第一讲。此次讲座由故宫学研究所研究馆员张淑娴老师主持,故宫博物院主办,故宫博物院研究室和宣传教育部联合承办,旭日慈善基金特别支持。讲座在故宫博物院报告厅举行,来自院内外300余名听众现场听取了讲座。

主讲人王子林老师

  讲座伊始,王老师介绍到“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是故宫博物院和西藏自治区文物局联合主持的2021—2023年故宫博物院的援藏项目“基于故宫与西藏文物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成果的展览呈现,由故宫博物院联合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共同举办。这次展览面临的挑战是主题确定。如果纯粹办一个藏传佛教艺术史展或清宫藏传佛教文物展都比较好把握。但是如何通过文物,以展览的形式来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个宏大的主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此,筹展组结合三次专家讨论会的建议,数次推翻之前的展览大纲,最终在第13稿时确定了展览大纲。大纲是展览的灵魂,修改和完善大纲就是不断铸魂的过程。展览的主题最终确定为强调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各民族牢固的精神纽带。注重展示文物所体现的西藏与内地及宫廷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所谱写的民族团结进步的绚烂华章。展览文物总计112件套500余件,其中故宫文物99件套,复制品1件,西藏文物13件套,复制品1件。

讲座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设计未聘用院外设计团队,而是由故宫筹展组担。但如何将大纲演绎为展厅陈设,如何从内容中提炼出精华展示,并非一件易事。内容是魂,展示是形,魂形不离,文质兼美。展厅设计要抓到空间、光线和色调三个要素,总体设计简约明快,不晦涩,不沉滞,重点突出,前后呼应,对内容表现到位,并有意境升华,陷入沉静式的体验和视觉触发的心灵共鸣。具体设计上,首先设置三条轴线,即展览灵魂。分别是第一展厅:步辇图—唐蕃会盟碑—松赞干布唐卡;第二展厅:永乐帝画像—白檀香木圣观音像—八思巴谒见忽必烈唐卡;第三展厅:缂丝西方极乐世界图—黄色缎绣缀砗磲璎珞衣—梵华楼六品佛楼。


  第二,把雨花阁放进展厅里。展览位于午门,其中正殿展厅是整个展线的中心,一个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题展览,通常正殿应该展示西藏宗教界重要人物在维系西藏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和中央的治藏政策,但这样容易走向藏传佛教及西藏地方发展史中,失去故宫的优势。王老师结合自己之前的学术研究,认为三世章嘉和六世班禅在维系西藏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中起过重要作用。二人的影堂分别是雨花阁的东西配楼,而雨花阁是藏传佛教深入宫廷过程中的产物,在西藏地方与中央之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决定将雨花阁及东西配楼置于展厅中。正殿的东西次间是六世班禅和三世章嘉影堂展示之处,但如果用复原建筑原状或陈设原状表现影堂,工期长,成本大,而且占据很大空间,挤压观众空间。筹展组采用线描图“影堂+一棵树+观音六字真言天花”这种意象性的方法进行了演绎,而长达442厘米《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巴丹益西奏书》垂直陈设于展柜中,如天降之书,再现了六世班禅朝觐时的辉煌时刻,其效果足以震撼人心。同时,将圣观音像陈设于明间中心展柜之中,在其展柜上方罩一块仿雨花阁观音六字真言天花,以此将圣观音像与雨花阁联系起来。筹展组还在明间南展柜两侧空处立两堵木板墙,其上装饰雨花阁全景照片和雨花阁剖面陈设图,如锦上添花,使展厅具有了浓浓的雨花味道。

 

西次间六世班禅影堂意象

圣观音像(顶上为雨花阁观音六字真言天花)



东次间三世章嘉影堂意象

  接下来,王老师按照单元顺序依次讲解展览。单元之间用圣洁的花朵来串联,隐含馨香之德。第一单元(西雁翅楼)是花开满路—西藏地方与内地的交往。交往从看得见的物开始,故这一单元着重在物,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向日含荣:西藏地方进献的物品,香远益清:中央回赠的物品。其中暗含展览的第一条轴线:步辇图—唐蕃会盟碑—松赞干布唐卡。阎立本《步辇图》卷描绘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表现了文成公主入藏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唐蕃会盟碑,在唐穆宗长庆元年(821)长安(今西安)和长庆二年逻些(今拉萨)两次立碑,目前仅拉萨长庆会盟碑尚存。西面刻汉藏两体对照的盟文,东面刻藏文盟文,南北两面刻唐蕃参与会盟的官员名单。碑文忠实记录了唐朝与吐蕃政权以舅甥情谊,会盟立誓、信守和好、合社稷为一家的内容,见证了汉藏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历史。

单元之间用圣洁的花朵来串联


唐代阎立本《步辇图》卷


唐蕃会盟碑

  第二单元(正殿)花繁叶茂——认同与归宿。第二单元同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春意花舒: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其中暗含展览的第二条轴线:永乐帝画像—白檀香圣观音像—八思巴谒见忽必烈唐卡。第二单元第二部分是琪花玉树:六世班禅与三世章嘉,雨花阁西配楼和东配楼分别是二人的影堂。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巴丹益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大师之一。乾隆四十五年(1780),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入觐,是清代自顺治时五世达赖喇嘛入京以来又一盛事,加强了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联系,影响巨大,意义深远。此次展出的《班禅额尔德尼奏书》,即为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巴丹益西为乾隆帝七十寿辰所献,又称“丹书克”,意为“长久住世”。六世班禅额尔德尼在北京圆寂后,乾隆帝将雨花阁西配楼改造为影堂,供奉其画像及有关纪念物品,表达了乾隆帝对六世班禅额尔德尼的缅怀之情。章嘉呼图克图是清代驻京八大呼图克图之首,也是清代格鲁派四大首领之一,是清代朝廷唯一敕封的藏传佛教国师。三世章嘉呼图克图若必多吉与清乾隆帝关系最为密切,颇受信任,长期驻锡京城,直接管理京师、内蒙古、山西等地宗教事务。在乾隆帝的支持下三世章嘉若必多吉将藏文《大藏经》相继译成蒙文、满文,同时把部分汉文佛经译成了满、蒙古、藏文,对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作出了巨大贡献。三世章嘉国师圆寂后,乾隆特将宫中雨花阁东配楼改造为影堂以示纪念。


元代赵孟頫《帝师胆巴碑》卷(部分)

六世班禅唐卡

  第三单元(东雁翅楼)春华秋实——丰硕的文化成果。这一单元分为花香梵音:清宫佛堂、花团锦簇:经书刊刻两部分。展览的轴线是缂丝西方极乐世界图—黄色缎绣缀砗磲璎珞衣—梵华楼铜鎏金般若品佛像。西藏地方与内地的交往长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西藏的大量物品和宗教法物进入宫廷。元明清时期,一些高僧与皇帝的关系十分密切,有的高僧被封为帝师,清乾隆帝与三世章嘉呼图克图既是君臣又是师友的关系,对藏传佛教深入宫廷和繁荣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宫廷收藏和供奉的佛教法物逐渐增多,佛堂遍布内廷,形成了独具特点的清宫佛堂供奉体系,经书的整理与编辑出版日益昌盛,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当宫廷都能建造佛堂、刊刻经书、制作佛像时,西藏与内地就真正地融为一体了。


缂丝西方极乐世界图轴


梵华楼122尊铜佛陈设效果


  最后,王老师总结到三个单元不仅是花的三种形态即花开、怒放和结果,也是物与人与事的关系,还是西藏与内地走向交往、交流、交融的行天下之大道的过程。作为展厅设计,三个单元还隐藏着三座佛教建筑即大昭寺、雨花阁和梵华楼。虚实结合,相得益彰,意境得到了提升,使展览内容的展示没有成为一种枯燥的说教,而是充满了诗意的文化感。


主持人张淑娴老师


  王子林老师讲座完成后,故宫学研究所研究馆员张淑娴老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和点评:王老师是一位非常认真负责的策展人,他用亲身感受讲述了策展的全过程和展览的主题。一个好的展览必须建立在深厚扎实的学术基础之上,这次展览是在故宫、西藏以及大量的相关领域学者的支持下举办的,反映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展陈设计也非常优美别致,不仅展出精美的文物,还把雨花阁搬进了展厅,硕大的线描图、雨花阁照片和建筑图纸以及圣观音像和仿雨花阁观音六字真言天花,虚实结合,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单元之前用花卉串联,展厅地面投射的花卉让人联想到步步生莲的意境。“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不仅展示了西藏地方与内地的交流,也体现了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与融合的历史过程。讲座结束后,很多观众意犹未尽,就展览相关问题与王老师进行了交流。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