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顺治二年七政经纬躔度时宪历》,清,钦天监编,清顺治元年(1644年)钦天监刻本。开本32.8cm×21.7cm,版框25cm×18.5cm。
顺治元年元月,汤若望上书,以西洋新法推算本年八月初一日将发生日食。届时验证,分秒不差,而同时参与预测的大统、回回两种历法均存在较大误差。由此,汤若望深受清宫信任并被重用,当年十一月,即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负责推算制定新历和预测天气等事宜。
顺治元年七月初二清廷采用汤若望以西洋新法所修之历法,并由多尔衮建议,易名为“时宪”,以符合朝廷“宪天乂民”的至意。第二年正式颁行全国。时宪历是我国历法几经改革后,较为科学、近于完善的一种历法。
清朝定制,每年十月初一日颁行次年历书。七政即水、金、日、月、火、土、木七个在一定轨道上运行的星体。躔度即是用以标志日月星辰在天空运行的度数。古人把周天分为60度,划分若干区域,以辨别日月星辰的方位。
此书开本宽大,字体疏朗,殿本书的特点尤为突出。
官署名,掌管天文、历法等,历代多有设置,名称不同。周有太史,秦汉以后有太史令,属太常寺。隋设太史曹,旋改为太史监。唐初设太史局,武后时改名浑天监,不久复为太史局,中唐以后又改为司天台。宋元改为司天监。明清称钦天监。设监正、监副等官职。随着西方宗教的传入,亦有个别欧洲传教士供职其中。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汤若望(Jeam Adam Schall von Bell)(1591年—1666年),德国天主教耶稣会士。明天启二年(1622年)到中国传教。崇祯年间参与大学士徐光启主持的历法全书《崇祯历书》的修订工作。明亡后,汤若望凭其精湛的天文数理学识成为清廷官员,任钦天监监正。汤若望人品周正,学识广博,深得孝庄皇太后与顺治帝器重,赐号“通微教师”。康熙朝初年,钦天监内部因天文学派的歧义,出现派别纷争。反对派杨光先、吴明煊等人倚恃鳌拜的强势,诬陷汤若望反对新朝,将汤若望及其弟子判刑收监。汤因年老体衰,未待施刑,死于狱中。康熙帝亲政后,汤若望的学生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又以吴明煊的天文测算失误上诉。康熙帝重新审理此案,罢黜了杨吴等人,恢复了汤若望的名誉,并给以隆重的安葬。
多尔衮(1612—1650年),满洲人,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明万历四十年十月廿五日(1612年11月17日)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老城)。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与弟多铎被合立为一个和硕额真,同掌一旗。天命十一年(1626年)晋封贝勒。跟从皇太极征蒙古、入明边。天聪五年(1631年),后金初设六部,受命掌吏部。天聪七年(1633年)进言皇太极,力主先征明后伐蒙古,被采纳。崇德元年(1636年)晋封和硕睿亲王。同年跟从皇太极进兵朝鲜,迫使朝鲜国王李倧请降。崇德三年(1638年),与扬武大将军岳托共同大举入关攻明,20余战皆捷,克城40余座。崇德五年(1640年)起,率兵参加松锦之战,与济尔哈朗轮流充任前方统帅,后获松锦大捷。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卒,多尔衮欲争帝位未成,力主立皇太极幼子福临为帝(即顺治),与济尔哈朗联合辅政,实掌军政大权。顺治元年(1644年)入关大败明军和李自成大顺军并占领北京,迁都于此。随后主持创建了清代入关后的各项制度,封号加至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年12月31日)病卒于喀喇城(今河北承德市郊),年仅39岁。追尊为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不久,追论其生前谋逆罪,被削爵。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复睿亲王封号。TAG标签耗时:0.01112294197082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