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道学统宗渊源对问》,十二卷。明黎温编,明成化四年(1468年)刘氏日新堂刻本。半页13行,行24字,细黑口,四周双边,双黑鱼尾。版框18.7cm×12.2cm。16册2函。
此书内容是儒家学者对先贤圣哲的思想及学说进行的整理性的叙录,属一家之说,其时间上起轩辕,下至明成化四年。卷首冠黎温“至治纪元有四戊子年序文”,为伪托序,元代至治年仅有辛酉、壬戍、癸亥三年而无戊子年。。全书依次为:卷一三皇五帝三王,卷二先圣,卷三宋儒,卷四张子、邵子、温公,卷五杨子、罗子、李氏、朱子,卷六元儒,卷七附集、小学总论订疑,卷八大学总论订疑,卷九论语总论订疑,卷十孟子总论订疑,卷十一中庸总论订疑,卷十二读小学四书六经法。
此书流传稀罕,历代公私目录不载。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仅此一部。黎温(生卒年不详),明成化时人。据王重民先生考证,温字廷玉,号恕轩。功苦力学,撰《四书通》若干卷,未刻。日新堂是福建建阳著名书肆,由元代刘锦文创建。刘氏家族世代刻书,是数百年从事雕版印刷业的旺族,在中国古代印刷史中颇负盛名。明代日新堂承袭刻书业,所刊之书纸墨精良,深得后人称许,但此时其主人已不可考。日新堂自元至明代中叶刻书甚多,有《童溪先生易传》、《性理群书辑览》、《历代道学统宗渊源问对》等等。线装书的书口款式之一。其标志为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的四分之一处,体黑者称“黑鱼尾”, 体白者称“白鱼尾”。同页上下节有两个鱼尾的称“双鱼尾”,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的称“单鱼尾”。书版一般用四周的界线围成,界线又称边栏,简称边。四周界线只画一道粗墨线者称单边。在粗线之内又附一道细墨线者称双边。上下两边没有细线、仅左右两边有细线者,称为左右双边。上下左右全有细线者,即称四周双边。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伪托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伪托当时的社会名流之名撰写序文以提高声价;另一种是伪托前朝年代撰序,以提升书籍的经济价值。这两种手法都是书坊主人射利的手段,是一种陋习,混淆了后人界定版本的标准与依据。伪托序的目的是牟利。南宋(1127—1279年)及以后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其《论语》、《孟子》皆先秦已成书,《大学》、《中庸》摘自《礼记》。《礼记》虽为汉人编定,但其内容则采自先秦旧作,早已列为五经之一。南宋哲学家朱熹 (1130--1200年) 继承北宋程颢、程颐之理学,推崇《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并重,著有《大学中庸章句》、《论语孟子集注》。绍熙元年(1190年)刻书流传,名为《四书章句集注》,始确立“四书”之名称。朱熹死后,“朝廷以其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训说立于学官。”乃盛行于世,元明因之。明并定为经筵日讲之必修课程。
此书为中国现存公藏善本书目的总汇,收录了各级各类公藏部门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博物馆,文物保管委员会,高等院校,科学院系统图书馆,中等学校,文化馆,寺庙等781家单位的现存善本图书约13万部,但台湾地区除外。版本目录学上关于“善本”的含义向来是指精加校雠、误字较少的版本或稀见旧刻以及名家抄校、前贤手稿之类。本书目据上述范围选取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而又流传较少的书籍,但不包括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本书目按经、史、子、集、丛5部编排,分部出版。各部类所收各书以著者的时代先后为序;同书有多种版本者,亦按时代先后,先刻本,次抄本,有稿本者排在各本之前。每部书依次著录其书名、卷数、编著注释者、版本、批校题跋者及统一编号。每部书之后有藏书单位代码表和藏书单位检索表。TAG标签耗时:0.02204298973083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