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女舞俑
       唐代舞蹈与音乐结合紧密,特别是从中亚、西亚及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入的乐舞,深受人们的欢迎,成为时尚。不仅在节日庆典上要有歌舞表演,甚至外出郊游,也要带上伎乐。表现在陶俑制作上,这种具有西北及域外风情的乐舞俑,占据着主流。
       此件女舞俑,上穿翻领半袖衫,下著长裙,束腰,头微侧。两臂一上举,一下垂,双腿一侧伸,一屈曲,腰肢轻扭,翩翩起舞。从服饰与舞姿看,属于传统汉族舞蹈范畴内的“软舞”。
       与女舞俑相伴而出土的还有乐俑5件。其中立者3件,分持琵琶、排箫、笙;坐者2件,分持钹、腰鼓。身份仿史籍中所称的立部伎与坐部伎。立部伎与坐部伎同时出现,在唐代考古中尚属罕见,它表明此组乐舞,具有很高的等级。同时也说明,在高水平的乐舞表演中,软舞仍占有相应的位置。从雕塑技法与风格分析,它与洛阳孟津岑氏墓接近,出土地点应在洛阳邙山一带。
返回
©故宫博物院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