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累丝
亦称“花作”,为传统金属细工中较为精巧的一种技术。其作法是利用金、银等金属良好的延展性抽出细丝,通过盘曲、焊接等工序使之组成各种器物装饰。立体的累丝作品制作难度更大,须先将炭研成粉末,以白芨泡制的溶液调和,塑出所要制作的器物形状,称作“堆灰”,然后再在其外进行累丝、焊接等工序,最后将内部灰模烧掉,即可得到玲珑剔透的成品。
|
|
|
|
錾刻
金属细工中重要的工艺技术之一。其作法为运用小凿子于金属坯件表面锤凿出各种形态的点、线,组成图案,可以形成阴文、阳文、沙地等不同的肌理效果,是古代金属器具上应用范围极为广泛的一种装饰手法。
|
|
|
掐丝珐琅
以红铜作胎,将很细的扁铜丝掐成花纹后用药焊于器表,再以随类附彩的方法将珐琅釉料填进丝间,经焙烧、打磨、镀金而成。
|
|
|
画珐琅
金属胎珐琅工艺之一。作法是先在红铜胎上涂白珐琅,入窑烧结后在其平滑的表面上以各色珐琅料及金绘画图案,再经焙烧而成。这种工艺晚于錾胎和掐丝珐琅,是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在欧洲画珐琅工艺的影响下烧制成功的。
|
|
|
錾胎珐琅
金属胎珐琅工艺的一个品种。即将金属雕錾技法运用于珐琅器的制造中。其工艺过程是:先在已制成的金属胎上按照图案设计的要求描绘纹样的轮廓线,然后运用金属雕錾技法在纹样轮廓线以外的空白处进行雕錾减地,从而使纹样轮廓线凸出,再于凹处点施珐琅釉料,经焙烧、磨光、镀金而成。
|
|
|
雕漆
髹漆工艺之一,亦称刻漆。其工艺技法是在胎体上层层髹漆,少则几十层,多则百层以上,然后在漆上雕刻花纹。其胎以木质居多,漆色有红、黄、绿、酱等。
|
|
|
文竹
又有“翻黄”、“贴黄”、“反黄”、“竹黄”等称谓。其工艺是在木制胎骨上贴以经过处理的竹内壁之黄色表皮,形成润泽的器体,还可于其上镂刻花纹。这种工艺本是湖南邵阳地区的民间工艺,后广为传播,清中期后成为竹刻之大宗,尤以乾隆时宫廷所制为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