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至宋:金碧辉映

        魏晋南北朝,山水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处于“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阶段,从现存画史文献及敦煌壁画实物来看,当时作为背景的山水树石均有着色。唐代开始出现青绿、水墨山水画并立的局面,李思训、李昭道(二李)的青绿山水画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完全独立并趋于成熟。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青绿山水背景在技法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以莫高窟第217、103窟南壁经变画中的青绿山水为代表,显示了中原地区的影响。

  宋代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臻至完备。北宋后期王诜、赵令穰的青绿山水中融入了贵族士人的趣味。徽宗宫廷画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和传为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代表了宋代院体青绿山水画的成就。南宋赵伯驹、赵伯骕(二赵)在前代青绿山水画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在传统青绿画法的基础上融入董巨(董源、巨然)、二米(米芾、米友仁)水墨技法,体现了青绿山水画和士人趣味的初步融合。